蛇浴岭
在今四川理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7保县: “蛇浴岭在县西北。宋乾道四年,风流部蛮作乱,保宁令张文礼闭绝蛇浴岭路,番从岭后斫生路入境攘劫,寻讨降之。”
在今四川理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7保县: “蛇浴岭在县西北。宋乾道四年,风流部蛮作乱,保宁令张文礼闭绝蛇浴岭路,番从岭后斫生路入境攘劫,寻讨降之。”
即善道。春秋吴邑。在今江苏盱眙县东北。《公羊传》 作 “善稻”。即“善道”。
亦名灵关道、灵山道。西汉武帝时建。自今四川汉源县南大渡河南,沿小相岭山脉东麓南行,经孙水河西转入安宁河,南至今西昌市。《史记·司马相如列传》: “通零关道,桥孙水,以通邛都。”西汉武帝开。自今四川省大
1921年由荆南道的恩施、宣恩、建始、利川、来凤、咸丰、鹤峰七县置,属湖北省。治恩施县 (今湖北恩施市)。辖境约当今湖北建始、鹤峰以西地区。1932年废。1921年8月由荆南道恩施、宣恩、建始、利川、
在今江西临川市东。《清一统志·抚州府》:拟岘台“在临川县东盐步岭。宋嘉祐二年,知抚州裴材建。曾巩有记”。
在今河南沁阳市北二十五里。《清一统志·怀庆府一》:水峪山“泉流石蹬间,夜静时如闻琴瑟声”。
①在今北京宣武区广安门外。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建,初名光林寺。隋仁寿二年(602)改名宏业寺。唐开元间又改名天王寺。金大定二十一年(1181)改名大万安寺。元末寺毁于兵火,明初复建,宣德十年(1435)改
在今海南省万宁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5万州: 湳陵山在 “州西南二十里。南有大溪,流绕冈阜”。
即今吉林龙井市西北铜佛寺镇。旧属延吉县。为入吉林省会吉林市大道,天图铁路经此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延吉府: 官商路,“西铜佛寺达敦化”。集镇名。在吉林省龙井市西北部,濒布尔哈通河。属老头沟镇。清光绪十
西汉始元二年(前85)置,属会稽郡。为会稽南部都尉治。治所在今浙江台州市椒江北岸之章安镇。东汉初改名章安县。古县名。西汉始元二年(前85年)于东瓯地置,治今浙江省临海市东南章安。为会稽郡南部都尉治。东
即今甘肃黑河及其上游甘州河。《史记·夏本纪》正义引《括地志》曰:“合黎水一名羌谷水,一名鲜水,一名覆表水,今名副投河,亦名张掖河,南自吐谷浑界流入甘州张掖县。”张守节《史记正义》:“今按,合黎水出临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