蔑
即姑蔑。在今山东泗水县东四十余里卞桥南。《春秋》: 隐公元年 (前722),“公及邾仪父盟于蔑”。杜注: “蔑,姑蔑。”
古邑名。又作眛、姑蔑。春秋鲁邑。在今山东省泗水县东。《左传》隐公元年(前722年):“公及邾仪父盟于蔑。”即此。
即姑蔑。在今山东泗水县东四十余里卞桥南。《春秋》: 隐公元年 (前722),“公及邾仪父盟于蔑”。杜注: “蔑,姑蔑。”
古邑名。又作眛、姑蔑。春秋鲁邑。在今山东省泗水县东。《左传》隐公元年(前722年):“公及邾仪父盟于蔑。”即此。
又作梅李、蕃离。即今江苏无锡县东南梅村。相传周太王长子泰伯筑城,自号句吴。故又称泰伯城。自泰伯至寿梦皆都于此。公元前560年诸樊迁都于吴 (今苏州市)。又作梅李、蕃里、泰伯城、吴城。在今江苏省无锡市滨
从今山西大同至永济市蒲州镇。全长约854公里。清宣统元年(1909)动工,先修太原至平遥段,1911年后时断时续。至1936年从太原到风陵渡的同蒲路南段建成;从1935年至1939年太原至大同段也建成
①唐先天元年 (712) 改隆安县置,属爱州。治所在今越南清化省清化东南。至德二年 (757)改为崇平县。②北宋淳化五年 (994) 升崇安场置,属建州。治所即今福建武夷山市 (崇阳镇)。元属建宁路。
即今浙江金华县西五十里汤溪镇。《清一统志·金华府一》:“明成化中,知府李嗣以其地阻山带水,犷戾难治,因割金华、兰溪、龙游、遂昌四县之地置县,治汤塘,因以为名。”明成化七年(1471)至1958年,汤溪
宋代黄河东流的别称。据《宋史·河渠志》载:庆历八年(1048)黄河在澶州(治今河南濮阳市)商胡埽决口后,河道改由北流,合御河入海,史称北流。嘉祐五年(1060)黄河北流又在魏县(今河北魏县东北)境内第
1914年6月由安广滁和道改置,属安徽省。治怀宁县(今安徽安庆市)。辖境约当今安徽长江以西,岳西、舒城、合肥、肥东、肥西、滁州、全椒、来安以东地区。同年10月,今滁州、全椒、来安划归淮泗道,金寨、六安
在今广东广州市东北。因形似,故名。清时汉满八旗官兵,每演炮于此。
又名三梁亭。战国赵地。在今河北望都县西。《水经·滱水注》 引《竹书纪年》曰:“燕人伐赵,围浊鹿。赵武灵王及代人救浊鹿,败燕师于勺梁。”即此。古邑名。战国赵邑。又称三梁。在今河北省望都县西。《古本竹书纪
在今湖北蕲春县东南。《清一统志·黄州府一》: 夤山 “在蕲州东南八里。一名迎山。一名银山。山半有小庵。明高启避迹于此”。
即今山东沂源县东南东里镇。旧属沂水县,清移县丞驻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