蒲川水
即今甘肃灵台县南南川河。《水经·渭水注》: “蒲水出南山蒲谷,东北合细川水……又东北流合且氏川水。” 《清一统志 · 泾州一》: 蒲川水,“ 《县志》: 县之南川也。自凤翔分水岭发源,夹苍离而出,与达溪合”。
即今甘肃灵台县南南川河。《水经·渭水注》: “蒲水出南山蒲谷,东北合细川水……又东北流合且氏川水。” 《清一统志 · 泾州一》: 蒲川水,“ 《县志》: 县之南川也。自凤翔分水岭发源,夹苍离而出,与达溪合”。
在今江苏睢宁县东南凌城镇。《魏书·孔伯恭传》: “伯恭从睢陵城东向零中峡。” 即此。
一名大帽山。在今江西寻乌县东南粤赣边境。明弘治、正德间,瑶人于此起义,官军讨平之。古山名。又称大帽山。在今江西省寻乌县南,地当江西、广东、福建三省交界处。绵亘数百里,中有老虎隘,鸟道迂回,林木深阻。明
即今河北泊头市西三十里寺门村镇。清同治《畿辅通志》卷49交河县图:县西北有寺门村。
①即东阳山。在今江苏盱眙县东南七十余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1盱眙县:云山“一名东阳山,盖以旧县而名。上有天井,冬夏皆水深五丈许”。②即今安徽宣州市东北六十里南湖北岸之昆山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8宣城县“麻姑
今蒙古国西南之翁金河。源出前杭爱省阿尔拜雷西北,东南流至中戈壁省赛尔阿博东南入沙漠。《汉书·匈奴传》: 征和二年 (前91),御史大夫商丘将三万余人出西河攻匈奴,“至追邪径无所见,还。……至蒲奴水,虏
即今安徽枞阳县东汤沟镇。明设巡司于此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6桐城县 “孔城镇” 条下: “又有汤镇,《志》 云: 县东百八十里有源子港巡司,地名汤沟。”
在今江苏常州市东南七里。《清一统志·常州府二》:文成坝,“先是城中水出东水门直行,明万历九年开新河,使水南入运河。旁筑二坝,建祠屋其上, 曰文成里”。
①西周、春秋初楚国都城,在今湖北秭归县东南。《世本》:“楚鬻熊居丹阳,武王徙郢。”《史记·楚世家》:周成王时,“封熊绎于楚蛮,……居丹阳”。徐广以为“在南郡枝江县(今湖北枝江县东北)。《通典》以为在秭
北宋置,属通远县。即今甘肃环县北六十里洪德乡。《宋史·真宗纪》: 咸平五年 (1002)七月,“戎人寇洪德砦,守将击走之”。六年 (1003)“四月, 李继迁寇洪德砦, 蕃官庆香、癿&
一名南湖。在今浙江嘉兴市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3: 鸳鸯湖 “乃郡之南湖也,湖多鸳鸯,故以名之”。或以两湖相连如鸳鸯而得名。湖中有烟雨楼,为一郡之胜。宋苏轼 《过秀州赠钱端公安道》 诗: “鸳鸯湖边月如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