蒲停县
即蒲亭县。治所在今四川仁寿县南十五里。《舆地纪胜》 作“蒲停”。
即蒲亭县。治所在今四川仁寿县南十五里。《舆地纪胜》 作“蒲停”。
蒙古宪宗六年 (1256) 置威楚万户,元至元八年 (1271) 改威楚路,属云南行省。后置威州(即今云南楚雄市) 为路治。辖境约当今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南部及南涧、景东、镇沅、景谷等县地。至元二十一年
即今浙江桐乡市西北六里皂林村。南宋属崇德县。明置巡司于此。明初常遇春破张士诚兵于皂林,即此。在今浙江省桐乡市西北。南宋属崇德县,元属嘉兴路。元末明初朱元璋大将常玉春曾与张士诚大战于此地。《明史·太祖本
①北宋宣和三年 (1121) 改龙泉县置,属处州。治所即今浙江龙泉市。南宋绍兴元年 (1131)复名龙泉县。②元至元十一年 (1274) 改义督千户置,属鹤庆路。治所在今云南剑川县南十四里下登附近。明
明置,属宁夏右屯卫。即今宁夏平罗县南姚伏镇。
在今北京市西山八大处中第七处。位于平坡山顶。有正殿一座、配殿两座,殿后有岩洞,宽广约5米。因洞为砾石胶结岩,形如黑白两色的珠子粘合在一起,故名 “宝珠”。洞前有敞亭,名眺远亭。明 《帝京景物略》 卷6
一作永沙普、雍希叶布。清雍正时置,属西宁办事大臣,为玉树四十族之一。驻牧地在今青海称多县东北查曲流域。后改称永夏。
亦作大瓦丹屯。清置,属三姓副都统。在今黑龙江省依兰县东北。光绪《吉林通志》卷17屯镇:“正东距(三姓)城六十三里大瓦丹屯。”即此。
即清凉城。在今河北清苑县东南清凉城村。《汉书·王子侯表》: 元朔二年 (前127),封中山靖王子朝平为将梁侯。《水经· 滱水注》: 堀沟“上承清梁陂,又北径清凉城东,即将梁也”。
西藏古地名。约在今曲水县曲水雪。唐时吐蕃曾于此置驿站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载,由农歌驿“百一十里渡姜济河,经吐蕃垦田,二百六十里至卒歌驿”。
即今新疆墨玉县。清乾隆 《西域同文志》 卷3: 哈喇哈什,“回语: 哈喇,黑色。河中多产黑玉,故名”。1919年置墨玉县于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