董杜原
在今河南灵宝市西北盘头西。《隋书·杨玄感传》: “玄感西至阌乡,上槃豆,布阵五十里,与官军且战且行,一日三败。复阵于董杜原,诸军击之,玄感大败。”
在今河南灵宝市西北盘头西。《隋书·杨玄感传》: “玄感西至阌乡,上槃豆,布阵五十里,与官军且战且行,一日三败。复阵于董杜原,诸军击之,玄感大败。”
明成化二年(1466)置,属汀州卫。治所在福建上杭县治西。清顺治十八年(1661)废。明成化二年(1466年)置,治今福建省上杭县西。属汀州卫。清顺治十八年(1661年)废。
一名天淮水。在今福建泉州市东南。方言谓淮为围。其地原名高洋,田滨海,苦咸卤,唐太和三年(829),刺史赵棨凿渠环之,疏三十六涵,纳筍、浯等水入渠,以灌田凡百八十顷,后人思之,故以其望为名。《舆地纪胜》
简称海朗所。明洪武二十七年(1394) 置,属广海卫。在今广东阳东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1海朗所: “在阳江县东南五十里。……有城,周四里有奇。城据海朗山上,因名。下临海,亦曰镇海山,与双鱼所并
1949年8月在冀鲁豫根据地基础上设置,省会新乡市(今河南新乡市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北部、山东西南部及河北临漳县西南部地。1952年11月撤销,并入河南、山东二省。旧省名。1949年以原冀鲁豫解放区为基
亦作杨老坡。即今贵州福泉县东南凤山镇。旧有驿丞及把总驻此。
即今广西宾阳县东梁村,接贵港市界。明置巡司于此。村名。在海南省琼海市西北部。属万泉镇。人口500。清末从广东高州府吴川县迁此,为林氏单姓居住,取名梁村。盛产甘蔗,素有“甘蔗村”之称。有公路接嘉岭公路。
亦作蔑怯思城、灭怯思。在今俄罗斯高加索山北。《元史·吐吐哈传》:太宗时,钦察国“忽都速蛮之子班都察,举族迎降,从征麦怯斯有功”。
隋开皇十八年 (598) 改永康县置,属普州。治所在今四川安岳县南七十里。大业初属资阳郡。唐武德二年 (619) 复属普州。先天元年 (712)改为普康县。古县名。隋开皇十八年(598年)改安康县置,
明属云南孟养军民宣慰司,在今缅甸杰沙西北。明天启 《滇志》 缅甸始末: “隆庆年间,莽瑞休率兵侵迤西 (孟养),屡为思箇 (孟养土官) 所败,箇亦退保孟伦,相持不决。”
即隋唐东都皇城。在今河南洛阳市隋唐故城中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载:“皇城长千八百一十七步,广千三百七十八步,周四千九百三十步,其崇三丈七尺, 曲折以象南宫垣,名曰太微城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