莱西县
1940年山东革命根据地由莱阳县西南部析置,治南墅 (今山东莱西市西北南墅),后徙南岚(今莱西市西北南岚)、韶存庄 (今莱西市西北韶存庄)。1949年迁水集镇 (即今莱西市)。1950年撤销,并入莱阳县。1960年复设莱西县。1990年改设莱西市。
旧县名。山东抗日根据地设。1941年析莱阳县西部置。治今山东省莱西市南墅,后迁南岚、韶存庄,1949年迁水集镇。1958年并入莱阳县。1961年复设。治水沟头(水集)。1990年撤销,改置莱西市。
1940年山东革命根据地由莱阳县西南部析置,治南墅 (今山东莱西市西北南墅),后徙南岚(今莱西市西北南岚)、韶存庄 (今莱西市西北韶存庄)。1949年迁水集镇 (即今莱西市)。1950年撤销,并入莱阳县。1960年复设莱西县。1990年改设莱西市。
旧县名。山东抗日根据地设。1941年析莱阳县西部置。治今山东省莱西市南墅,后迁南岚、韶存庄,1949年迁水集镇。1958年并入莱阳县。1961年复设。治水沟头(水集)。1990年撤销,改置莱西市。
在今陕西大荔县东北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同州朝邑县: “北四里有通灵陂,开元七年,刺史姜师度引洛堰河以溉田百余顷。”
在今广东阳山县北二里。因唐代韩愈被贬作阳山令而得名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1阳山县: 贤令山 “唐韩愈为阳山令,尝读书于此,有读书岩。山以愈名也”。《清一统志·连州》: 贤令山“一名牧民山。冈峦横列,中
即今四川德格县东北竹庆村。民国《德格县图志》乡镇:“东北牛厂区竹庆、札科。”村西之竹庆寺,为红教著名寺院。
在今江苏靖江市西南四十五里太和镇村。清光绪《江苏全省舆图》靖江县:四墩子镇“在城西南四十二里”。
在今甘肃临潭县东南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三少帝纪》: 景元三年 (262),“蜀大将姜维寇洮阳,镇西将军邓艾拒之,破维于侯和,维遁走。”在今甘肃省临潭县东。《资治通鉴》:三国魏景元三年(262年),邓艾破
在今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9融县: 板江村 “在县西。成化中,怀远贼侵融县板江村据之,即此”。
藏语译称异名。今西藏阿里地区西南部。古为羊同国属,公元7世纪前期属吐蕃。10世纪时吐蕃王室后裔于此建立政权,治所在今扎达,为阿里三部之一。17世纪末为西藏地方政府直接管理。
俗称布哈公。清雍正三年 (1725)置,属和硕特部。在今青海天峻县东南。后迁今天峻县西北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北前旗: “牧地在青海西岸。东至科依特陀罗海,南至柴吉希巴立台,西至车吉,北至哈达图。”
在今广东台山市西南。《清一统志·广州府》:那骨堡“在新宁县西南。本朝乾隆二十一年设县丞,三十一年移驻大澳”。在今广东省台山市西南。清乾隆二十二年(1757年)设新宁县县丞驻此。
简称下郭罗克司。在今青海班玛县西吉卡乡。清康熙六十年(1721)置下郭罗克纳卡寨土百户。清嘉庆《四川通志》卷90:清康熙五十九年(1720)冬十月,清提督岳钟琪等率诸军进攻,“取下郭罗克吉宜卡等处二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