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莱芜县

莱芜县

①西汉置,属泰山郡。治所在今山东淄博市南博山城东五十五里城子村。西晋废。《水经·淄水注》: 淄水 “东北流径莱芜谷,屈而西北流,径其县故城南。《从征记》 曰: 城在莱芜谷……旧说云: 齐灵公灭莱,莱民播流此谷,邑落荒芜,故曰莱芜”。

②唐长安四年 (704) 置,属兖州。治所在今山东莱芜市东北八十里文字城。《元和志》 卷10莱芜县: “齐灵公灭莱,莱人流播此谷,邑落荒芜,故曰莱芜。” 元和十五年 (820) 省入乾封县。大和元年(827) 复置。北宋属袭庆府。金改属泰安州,移治今莱芜市。明洪武初属济南府,二年 (1369) 改属泰安州。清属泰安府。民国初属山东济南道。1925年改属泰安道。1928年直属山东省。1947年初在此发生歼灭国民党军李仙洲部之莱芜战役。1983年改设莱芜市。


(1)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山东省淄博市东南城子村。相传春秋齐灵公灭莱,莱民流播此谷,邑落荒芜,故曰莱芜。属泰山郡。晋不改。南朝宋废。(2)古旧县名。武周长安四年(704年)置,治今山东省莱芜市东北南文字村。属兖州。后废。寻复置。北宋末属袭庆府。金移治今市。金、元、明属泰安州,清属泰安府。抗日战争期间曾分设莱芜、博莱、新甫三县。1983年撤销,改设莱芜市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玲珑山

    ①在今浙江临安县西。宋 《咸淳临安志》卷25临安县: 玲珑山 “在县西十二里。两山屹起盘屈,凡九折,上通绝顶,名九折岩。南行百许步,有亭名三休”。②即嵖岈山。在今河南遂平县西五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

  • 东淀

    即古雍奴薮。在今河北省东部,为诸淀泊之总称。《清一统志·顺天府一》:三角淀“按古时,惟三角淀最大,又当西沽之上,故诸水皆会入于此。今渐淤而小。《新志》:合相近诸淀泊,总谓之东淀云。延袤霸州、文安、大成

  • 九龙池

    ①在今北京市昌平县北翠屏山下。顾炎武《昌平山水记》卷上:“九龙池在昭陵西南,于山崖下凿石为龙头,泉出其吻,潴而为池。上有翠泽亭……缭以周垣,为车驾谒陵事毕临幸之所。嘉靖十五年世宗所敕建也。峭壁清流,茂

  • 鹊山湖

    在今山东济南城北二十里。《寰宇记》卷19历城县: “历水在县东门外十步。按晏谟 《三齐记》 云,历水出历祠下,泉源竞发,与泺水同入鹊山湖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 卷31历城县: 鹊山湖 “湖北岸有鹊山,因名

  • 列思麻

    明代西藏地名。明置列思麻万户府,其地在今西藏山南地区隆子县,治所在列麦境。

  • 大尹村

    即今河北饶阳县东北大尹村镇。清乾隆《饶阳县志》卷上市廛:“北路有尹村。”

  • 和宁城

    在今陕西黄陵县东南。《晋书·苻登载记》: “登征虏,冯诩太守兰犊率众二万自频阳入于和宁,与苻纂首尾,将图长安。”

  • 丙村驿

    在今广东梅县东北丙村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3程乡县:丙村驿“在县东三十三里。旧为盗薮”。

  • 三桥河

    即今广东电白县北沙琅江。《清一统志·高州府一》:三桥河“在电白县(治今电城镇)西七十里。其源有三:一为丫髻山源,一为连峒山源,一为雷昙山源,三水交会南流为三桥河,又西南经茂名县合罗江,至吴川县入海”。

  • 周墩特种区

    1935年由宁德县析置,属福建省。治所在周墩 (今福建周宁县治狮城镇)。1945年改置周宁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