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

①夏、商、周时国。又作辛、侁或姺。在今山东曹县北十八里莘冢集。《左传·昭公元年》: “商有姺、邳。” 《孟子·万章上》: “伊尹耕于有莘之野。”《史记·夏本纪》 《索隐》 引 《系本》: “鲧取有辛氏女。” 《左传》: 僖公二十八年 (前632),城濮之战,“晋侯登有莘之虚以观师”。即此。

②商、西周时国,在今陕西合阳县东南。《诗经·大雅·大明》: “缵女维莘。” 即此。

③春秋时卫邑,在今山东莘县北十里。《左传》:桓公十六年 (前696),“公使诸齐,使盗待诸莘”。杜注: “阳平县西北有莘亭。” 《水经·河水注》: 漯水 “又北径阳平县 (今莘县) 故城东……漯水又北绝莘道,城之西北有莘亭。春秋桓公十六年,卫宣公使伋使诸齐,令盗待于莘,伋、寿继殒于此亭。京相璠曰: 今平原阳平县北十里有故莘亭,厄限蹊要,自卫适齐之道也”。

④春秋虢邑。北宋名莘原。在今河南陕县东南硖石乡西十五里。《左传》: 庄公三十二年 (前661),“秋七月,有神降于莘”。杜注: “莘,虢地。”《寰宇记》 卷6陕州硖石县: “莘原,在县西十五里。”

⑤春秋蔡地。在今安徽界首市北。《春秋》: 庄公十年 (前684),“荆败蔡师于莘”。即此。


(1)古国名。(1)又作姺、��,亦名有辛、有莘、有侁。商方国。在今山东省曹县西北。《左传》昭公元年(前541年):商有姺、邳,即此。(2)又作有莘氏。商、西周诸侯国。在今陕西省合阳县东南。周文王娶于莘,即此。(2)古邑名。(1)春秋蔡邑。在今安徽省界首市北。《左传》庄公十年(前684年):“荆败蔡师于莘。”即此。(2)春秋卫邑。在今山东省莘县东北。鲁桓公十六年(前696年),卫宣公使急子至齐,又使盗待于莘,将杀急子,即此。(3)春秋虢邑。在今河南省陕县东南。《左传》庄公三十二年:“有神降于莘。”即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平固江

    即兴国江。今江西兴国县东潋江水。

  • 维山

    亦作淮山。在今湖北南漳县东北。东晋常璩《华阳国志·汉中志》: 房陵县 “有维山,维水所出,东入沔”。

  • 纯义县

    ①隋开皇十八年(598)改义兴县置,属纯州。治所在今河南信阳市东北。大业初废入城阳县。②唐武德五年(622)置,属南恭州。治所在今广西蒙山县西北二十二里新圩乡荷村。后属蒙州。永贞元年(805)改为正义

  • 孟陵县

    唐武德四年 (621) 于故猛陵县置,属藤州。治所在今广西苍梧县西北五十里人和镇孟陵。贞观八年 (634) 属梧州。北宋开宝五年 (972) 废入苍梧县。古县名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改猛陵县置,治今

  • 窦圌山

    一名豆��山。 在今四川江油市北五十里武都镇东北。唐杜光庭 《录异记》: “绵州昌明县窦圌山,真人窦子明修道之所也。西接长冈,犹可通车马,东临峭壁,陡绝一隅,自西壁至东峰,

  • 右溪

    在今湖南道县西。唐元祐《右溪记》:“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,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,两岸悉皆怪石,欹嵌盘曲,不可名状……为溪在州右,遂命之曰右溪。”《清一统志·永州府一》 引《府志》谓“有汴河池,其水流出,

  • 鱼通安抚司

    五代后蜀置,属雅州。治所在今四川康定县东北麦崩乡。元改为宣抚司,属吐蕃等处宣抚司。明废。

  • 阿鲁使泥山

    在今云南凤庆县北百八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8顺宁府:阿鲁使泥山“中有洞,深十余步,上积华盖,层层如楼阁,常有白气出入其中,名曰霞洞。两山迥绝, 中为磴路,可百余步,平直如砥。径之旁皆细草蒙葺,俗呼观

  • 延安镇

    金置,属章丘县。在今山东邹平县西北。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邕宁县西南部。面积180平方千米。人口2.5万,78%为壮族。镇人民政府驻延安圩,人口 1400。原名五塘,因与县内五塘重名,1958年改今名。原属

  • 北豫州

    ①北魏皇兴中改豫州置,治所在大栅城(今河南荥阳市)。太和十九年(495)废。东魏天平元年(534)复置,治成皋郡(今荥阳市汜水镇西北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巩义市以东、中牟县以西、原阳县以南、新密、新郑二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