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茅坪镇

茅坪镇

原名茅草坪。简称茅坪。即今贵州锦屏县东北茅坪镇。1932年置镇,后废。1984年复设茅坪镇。


(1)在湖北省秭归县东南部、长江南岸。县人民政府驻地。面积206平方千米。人口7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周家湾,人口3万。因地势较平,昔日多茅草,故名。1949年为秭归县第七区。1955年改为茅坪区,1958年改置茅坪公社,1984年改区,1986年置茅坪镇。1991年县人民政府由归州镇迁此。长江流经北部,东南部有茅坪河汇入长江。主产稻、玉米、小麦、豆类、油料作物,特产柑橘、茶叶、油桐、木梓等。有建材、造纸、皮件、农机、刺绣等厂。为县东部农贸集市。有公路南接318国道。(2)在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北部。面积374平方千米。人口2.9万。镇人民政府驻茅坪铺,人口3000。原名猫坪,为苗族聚居之地,后改名茅坪。明弘治中设茅坪巡检司,清设铺递,名茅坪铺,故名。1949年属清平、清润乡,1958年属土桥公社。1984年置茅坪镇。1995年蒋坊、大古二乡并入。产稻、花生、西瓜、柑橘、木材、楠竹、生漆。特产竹笋、猕猴桃。有水泥、红砖、竹木加工等厂及水电站、农场、林场。设有圩场,为县境第三大集市。隆龙公路经此。名胜古迹有金塔林、清风洞。(3)在广东省平远县中东部。面积58平方千米。人口 7170。镇人民政府驻茅坪,人口310。旧称麻村,因盛产芝麻得名。明代中叶成村,初以茅草盖房,故称茅寮坪。建国后简称茅坪。原属东石公社,1978年析东石、热柘地设茅坪公社,1983年并入东石区。1987年析置茅坪乡,1993年设镇。属低山丘陵地形。主产稻,并产薯类。“锅笃茶”、“天门岌茶”有名。有煤、钴、锰等矿,并有耐火石和石灰石开采、水电等行业。东梅公路经此。(4)在贵州省湄潭县西南部。面积86平方千米。人口1.1万,其中苗族人口330余。镇人民政府驻土槽村,人口 3580。昔为草地,故名。1932年置毛坪、水井乡。1954年改为执政乡。1958年建茅坪公社,1984年改设乡,1992年置镇。属低山丘陵地,境内较高山峰有观山坪、凤凰山、燕子顶等。山地多林木。产油菜籽、烤烟、中药材。是湄潭南部重要农贸集镇。黄桂公路经此。有川洞溶洞群风景。(5)在贵州省锦屏县东北部、清水江畔。面积41.2平方千米。人口1.5万。相传为清水江畔茅草坝子,故名茅草坪,简称茅坪。1932年置茅坪镇。1942年改乡,1984年复置镇。1992年并入三江镇,1996年置茅坪镇。清水江流经。主产稻、油菜籽,并产杉、松、楠竹、天麻、杜仲。为县内重要农贸集市和木材集散地。有公路通县城,清水江可通航。(6)在陕西省洋县东北部。面积300平方千米。人口 8100。镇人民政府驻茅坪街,人口570。镇以驻地名。唐武德年间已称茅坪。1949年设茅坪乡,1961年设公社,1984年复设乡,1996年设镇。主产稻、玉米、油菜籽,盛产木材和中药材。为当地农林产品集散地,有公路通县城。(7)在陕西省白河县中部。面积120平方千米。人口1.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茅坪街,人口690。昔日河滩茅草丛生、地势平坦,故名。1949年设茅坪乡,1958年设公社,1984年复设乡。1996年与南岔乡合并设茅坪镇。主产玉米、小麦、稻,盛产柿子、核桃、油桐、龙须草、生漆、茶叶、烤烟。有农机、麻加工和榨油等厂。有公路接汉白公路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邬国

    一作鄢国。西周封国,妘姓。在今河南鄢陵县西北。

  • 斑鸠关

    在今陕西紫阳县南境,接四川城口县界。《清 一统志 · 兴安府二》: 斑鸠关 “在紫阳县南一百五十里”。

  • 天雄寺

    在辽上京皇城东南隅,今内蒙古巴林左旗(林东镇)南。《辽史·地理志》 上京临潢府:“于内城东南隅建天雄寺,奉安烈考宣简皇帝遗像。”

  • 导江

    即今四川中部之岷江。《元和志》卷32彭山县:“大江一名汶江, 亦曰导江, 在县东七里。”

  • 临山寨

    在今安徽铜陵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7铜陵县: 临山寨 “在县南。元末结砦于此以御寇,陈友谅将赵普胜攻拔之。今废”。

  • 柏仁县

    东魏改柏人县置,属南赵郡。治所在今河北隆尧县西南尧山乡。隋属襄国郡。唐属邢州,天宝元年 (742) 改名尧山县。古县名。东魏改柏人县置,治今河北省隆尧县西尧城。属南赵郡。隋属襄国郡。唐属邢州。天宝元年

  • 春秋陈邑。在今河南柘城县北。《元和志》 卷7宁陵县: “故柘城,在县南七十里。陈之株邑。”湖南省株洲市的简称。

  • 两乳谷

    即两乳山。在今山西乡宁县西南七十里。《周书·齐炀王宪传》:北齐将斛律光攻占姚襄城,“宪自入两乳谷,袭克齐柏社城,进军姚襄”,即此。又称两乳山、两乳岭。在今山西省乡宁县西南七十里。“山有两岫,望如乳形,

  • 武周塞

    即武州塞。在今山西左云县至大同市以西一带。见“武州塞”。

  • 望楼港

    在今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西南望楼河口望楼港。明正德 《琼台志》 卷6崖州: 望楼港 “在州(治今崖城镇) 西八十里。水自抱里村岭下,流经望楼村入海。番国贡船泊此”。村名。在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西南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