范水寨
亦作汜水寨。即今江苏宝应县东南汜水镇。《元史·石普传》: 至正末,张士诚义军据高邮,石普率官军进击,“普行次范水寨,日未夕,普令军中具食,夜漏三刻,下令衔枚趋宝应”。
亦作汜水寨。即今江苏宝应县东南汜水镇。《元史·石普传》: 至正末,张士诚义军据高邮,石普率官军进击,“普行次范水寨,日未夕,普令军中具食,夜漏三刻,下令衔枚趋宝应”。
在今山西代县东北三十五里枣林镇。《寰宇记》 卷49雁门县: 枣户城 “ 《隋图经》 云,初筑此城以地多枣树为名。土人云,此枣多输北京”。
①即今河北临漳县南二十五里张村乡。明正德《临漳县志》卷2有张村集。②即今河南潢川县东南张集乡。清光绪《光州志》卷1《市集》:“州东南五十二里有张集。”③在今湖北老河口市东四十四里张集乡。清属谷城县,设
①东晋、南朝称西晋故都洛阳为中京。《南齐书·明帝纪》:建武二年(495)十二月丁酉诏曰,“昔中京沦覆,鼎玉东迁”。即此。②唐至德二年(757),以京城长安(今陕西西安市)为中京。因在东京洛阳和西京凤翔
1948年当地解放后由铜山县北部及沛县南部析置,属山东省。1952年划属江苏省。1953年撤销,恢复铜山县 (驻徐州市)。旧县名。山东解放区设。1949年由铜山县北部及沛县南部析置(铜山、沛县两县今属
①南朝宋文帝时置,属南海郡。治所在今广东增城市西南四十里。南朝梁废。②南朝宋置,属郁林郡。治所在今广西宾阳县东黎塘镇。梁改为安成县。③南齐置,属南牂牁郡。治所当在今贵州独山县南。后废。④南齐置,属宋平
即今湖北荆沙市沙市区。《资治通鉴》:五代梁开平二年(908),楚王殷遣将许德勋领水军击荆南高季昌,“至沙头,季昌惧而请和”。即此。(1)古地名。在今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。《资治通鉴》:五代梁开平二年(9
元置,属播州安抚司。治所在今贵州湄潭县东。明属播州宣慰司。万历二十九年 (1601)省入湄潭县。元置,治今贵州省湄潭县东。属播州宣慰司。辖境相当今贵州省湄潭县一带。明万历年间废。
元至元十三年 (1276) 改阆州东川路元帅府置,治所在阆中县 (今四川阆中市)。以五代唐保宁军为名。二十年 (1283) 升为保宁路,不久复降为保宁府,属广元路。明洪武四年 (1371) 属四川行中
原名栖贤桥。又名三峡桥。在今江西星子县北庐山含鄱口下栖贤谷。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七年(1014)。《舆地纪胜》卷25南康军:三峡桥“在庐山之归宗寺,最为庐山之雄观。苏子由记曰:水行石间,声如雷霆,如千乘车
在今福建厦门市鼓浪屿日光岩南麓濒海处。园主林尔嘉,字菽臧,原系台湾富商,清光绪二十一年 (1895) 日本侵占台湾后,携眷避居鼓浪屿。1913年秋始建此园,为厦门名园之最。全园利用天然地形,分藏海、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