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芦溪镇

芦溪镇

①北宋置,属萍乡县。即今江西萍乡市东芦溪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7萍乡县:卢溪镇“以临卢溪水而名。《志》云,卢溪通舟楫,有小市为县津要”。清时置芦溪市巡司于此。

②在今江苏高淳县西北长乐村。清《江宁布政司属疆域表》高淳县:“长芦镇中古名芦溪。”民国《江苏六十一县志》高淳县:“芦溪镇在西北,濒石臼湖,清同治时更名长乐。”


(1)古镇名。在今江西省萍乡市东。北宋属萍乡县。明于此置巡检司。(2)今镇名。(1)在福建省平和县西北部、芦溪两侧。面积311平方千米。人口4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坝坪,人口920。因驻地处溪坝坪上,故名。1958年设芦溪公社,1984年改乡,1992年置镇。产稻、水果、竹木等。特产晒烟。有石英、叶蜡石等矿和水电站。郊柏公路经此。(2)在江西省芦溪县中部偏北、袁河上游。县人民政府驻地。面积106平方千米。人口5.9万。镇人民政府驻芦溪,人口1.6万。昔袁河两岸芦苇丛生,因名芦溪。镇以河名。1949年设芦溪等乡。1953年设芦溪镇,1958年改公社,1968年复设镇。1976年为萍乡市芦溪区。1997年置芦溪县,为县治。为县粮食重点产区,并产油茶。所产鞭炮、烟花著名。有煤矿及水泥、无线电、中药、塑料、印刷等厂。江西机床厂驻此。浙赣铁路、302国道经此。古迹有千年黄荆树、萍乡故城遗址等。(3)在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中部偏北。面积21平方千米。人口1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芦溪,人口 1030。建场时以溪河两岸多芦苇,故名。1949年为芦溪乡,属南充县。1958年改公社,1984年建镇。1992年灯台、梵殿二乡并入。1993年改属顺庆区,1994年灯台、梵殿二乡划出。盛产豌豆。养蚕和棉花种植业兴盛。有轧花、铸铁等厂。通乡村公路。(4)在四川省三台县西北部。面积95平方千米。人口5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葫芦溪,人口 7000。1950年为芦溪乡,1958年为芦溪公社,1984年改为芦溪乡,1985年置镇。1992年永江、建新、四平乡并入。有印刷、涂料、氮肥、机砖、马赛克等厂。县黄磷、氮肥、电、水、榨油等厂驻此。绵阳、三台农副产品集散地。绵璧、芦中、芦金、芦老公路经此。涪江通航运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牛泉山

    即今安徽黟县北五十里拜年山。黟山主峰之一。《寰宇记》卷104黟县:牛泉山“在县北五十七里。顾野王《舆地志》云:牛泉峤,通故广阳县。自下上至山顶,九里一顿,凡九顿。山常风,树至合抱而高不至丈。当顶有泉方

  • 竹瓦寺

    即竹洼寺。今西藏察隅县北竹瓦根。清末刘赞廷《察隅县志略》:由鸡贡“东北行,七十里至竹瓦寺宿”。即此。

  • 东海道

    1925年由胶东道分置,属山东省。治所在福山县(今山东烟台市西南福山镇)。辖境相当今山东烟台、蓬莱、招远、栖霞、龙口、莱阳、莱西、海阳、文登、荣成、乳山等市县地。1928年废。

  • 旅顺口关

    明置,属金州卫。即今辽宁大连市西旅顺口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金州卫: “旅顺口关在南,海运之舟由此登岸,有南、北二城,其北城有中左千户所。”

  • 里麻长官司

    明永乐六年(1408)析孟养地置,直属云南都司。在今缅甸北部迈立开江与恩梅开江间的江心坡。明末废。

  • 安福千户所

    明洪武二十三年(1390)置,属九溪卫。治所即今湖南桑植县。后废。明置,治今湖南省桑植县。属岳州卫。清雍正七年(1729年)置桑植县。

  • 第四门市

    即今浙江余姚市西北三十四里泗门镇。清光绪 《余姚县志》 卷1 《市肆》有第四门市。

  • 沘源县

    1914年改唐县置,属河南汝阳道。治所即今河南唐河县。1923年改为唐河县。旧县名。原名唐县,因与直隶省(今河北省)唐县重复,1914年改名。以位于沘水之源得名。治今河南省唐河县驻地城关镇。1923年

  • 古鄯堡

    即巴暖三川营。今青海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南古鄯镇。《清一统志·西宁府二》:巴暖三川营“在碾伯县东南。旧名古鄯堡……本朝设守备驻守”。

  • 庐陵道

    1914年由原赣西道置,属江西省。治宜春县(今江西宜春市)。1916年移治吉安县(今江西吉安市)。辖境约当今江西樟树、新干、永丰、吉水、吉安、泰和以西,万载、宜丰、高安以南,井岗山、遂川、万安以北地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