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芦河

芦河

①古为阳泉水。即今山西阳城县北芦苇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3沁水县:芦河“在县南。源出鹿台山,流经阳城县东十八里,合于沁水”。

②即今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东乌尔虎河(乌拉根高勒)。《清一统志·乌珠穆沁部》:芦河“在左翼东六十里。蒙古名乌尔虎。源出索岳尔济山,南流入境。西流,北合色野尔齐河,南合音扎哈河、贺尔洪河,入右翼界,至克勒河朔之地涸”。


无定河支流。在陕西省北部。发源于靖边县西南部白于山,曲折东北流经横山县,在县城北注入无定河。长162.8千米,流域面积 2531 平方千米。主要支流有西芦河、小川沟、苦水沟等。流域内多黄土、沙丘,含沙量大。水位暴涨暴落。建有旧城、土桥、惠桥等水库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蛮哈山

    在今云南盈江县西南铜壁关前。《清一统志 ·腾越直隶厅》: 蛮哈山 “猛卯司治在山下。山形若象鼻。明时尝令守备戍守”。

  • 高龙店

    一作高龙镇。即今河南偃师市西南高龙镇。明弘治 《偃师县志》 卷1: “高龙店,在县西南三十里。”

  • 孱陵镇

    北宋置,属公安县。在今湖北公安县西。清置巡司于此。

  • 舶兰礁

    在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内,位于敦谦沙洲东北5.4海里,在郑和群礁的北端。中国渔民向称高佛。1935年公布名称为彼得来礁。1947年改名舶兰礁。

  • 浆水口

    即今福建顺昌县治双溪镇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乾宁元年 (894),“黄连洞蛮围汀州,福建观察使王潮遣其将李承烈击之,蛮解之。承烈追击之,至浆水口”,即此。即今福建省顺昌县治双溪镇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昭宗乾宁

  • 蒲涛县

    东晋义熙七年 (411) 置,属海陵郡。治所即今江苏如皋市东南白蒲镇。北周废。古县名。东晋义熙中置,治今江苏省如皋市东南。属海陵郡。北周废。

  • 承高县

    北齐天保七年 (556) 改萧县置,属彭城郡。治所在今安徽萧县西北黄口镇。隋开皇六年(586) 改为龙城县。

  • 十八路

    宋太宗末年分境内为十五路。至真宗时又分西川、峡路(即峡西)为益州(成都府)、梓州、利州、夔州四路,江南为江南东路、江南西路,共为十八路。经仁宗、英宗至神宗初年不变,为北宋一代维持最久的路制。北宋至道三

  • 岱山场

    在今浙江岱山县岱山岛西北部东沙镇桥头村。产海盐。宋 《宝庆四明志》 卷6盐课有 “岱山场”。

  • 宁远宣抚司

    元置,属吐蕃宣慰司。治所在今四川道孚县东南协德乡(街村)。明洪武三十年(1397),与鱼通、长河西合并改置长河西、鱼通、宁远宣慰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