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芙蓉山

芙蓉山

①在今浙江乐清市东北四十里芙蓉镇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:永嘉郡永嘉县“有芙蓉山”。《寰宇记》卷99温州乐清县:芙蓉山“西南上三峰有四耸石,并高三四尺,森然如芙蓉,红赤相映,因以为名”。

②在今浙江临海市东。本为海岛,后淤为平陆。《寰宇记》卷98临海县:芙蓉山,“《临海记》云:州东北七十里海中有芙蓉山,智者禅师传云;出海口望芙蓉山,竦若红莲之始开。唐天宝六载改为秀丽山”。

③在今福建福州市北六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6福州府“寿山”条:“其并崎者曰芙蓉山,秀丽若芙蓉。别麓有洞,曰灵洞,岩甚深邃,亦曰芙蓉洞。”《清一统志·福州府一》 引《福建通志》曰:“洞内有五代僧义存所辟开山堂,石床、石鼓、石盆犹存。”

④即今福建霞浦县东南浮膺岛。明郑和下西洋经此。

⑤在今江西万安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7吉安府万安县:芙蓉山在“县西五里,隔江。山形秀丽,超出众山”。

⑥即今江西临川市最南端芙蓉山。海拔1757米。《寰宇记》卷110临川县:芙蓉山“在县西南八十里,跨乐安境。秀丽如芙蓉。上有葛仙祠”。

⑦在今江西乐安县东北,接崇仁县界。《明一统志》卷54抚州府:芙蓉山“在崇仁县南一百里。秀丽如菡萏出水状。顶有葛仙翁祠,旁有龙潭”。《清一统志·抚州府一》:芙蓉山“在崇仁县西南八十里。山形秀丽,高一千五百丈,周三十里。西去乐安县三十里。有书堂。十二洞水,皆流入宝唐水”。

⑧在今山东苍山县南六里。《清一统志·沂州府一》:芙蓉山“在兰山县南,下有芙蓉湖。东泇水入焉”。元于钦《齐乘》卷2:泇水“东分一支入芙蓉湖,溉田数千顷。湖在沂州东南芙蓉山下,香粳钟亩,古称琅邪之稻,即此”。

⑨旧名青羊山。在今湖南安化县东南部。建有芙蓉林场。明《寰宇通志》卷55长沙府:芙蓉山“与大沩山相接。奇峰叠耸,状若芙蓉”。

⑩在今湖南桂阳县西南二里。《方舆胜览》卷61桂阳军:芙蓉山“下有泉曰蒙泉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0桂阳州“石门山”条下:“《志》云,州西南有芙蓉山,峰峦奇峭,下有源泉。”

(11)亦名芙蓉冈。在今广东韶关市西五里。《舆地纪胜》卷90韶州:芙蓉山“在州西五里。其山先有芙蓉株,故名。许浑有芙蓉山寺诗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2曲江县:芙蓉山“山形簇起,状若芙蓉。山半有石室,顶有玉泉井”。《清一统志·韶州府》 引《始兴记》:“郡西南有芙蓉冈,高若玉山,邻枕郊郭,可四十余里。”又引《荆州记》:“芙蓉冈半有石室伏穴,自西山潜通江东岸。汉末,道士康容得仙于此。”

(12)在今四川营山县东北八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8营山县:芙蓉山“峰峦丛秀,若芙蓉”。

(13)在今四川珙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0珙县:芙蓉山在“县北三十里。有九十九峰,环错耸秀,状若芙蓉。又南有二峰突起,曰小芙蓉”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谷墟水

    即今广东封开县东南谷圩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封川县:谷墟水“在县(今封川镇)东十三里。源出麒麟山,流入西江”。

  • 饶侯国

    西汉置,属北海郡。治所疑在今山东寿光市东北斟灌城。东汉省。西汉地节四年(前66年),宣帝封戴王子为饶康侯,置饶侯国,治今山东省寿光市东北。东汉省。

  • 河沙堡

    即今河北邯郸县东南河沙镇。《清一统志·广平府二》: 河沙堡 “在邯郸县东南二十五里……有土城”。

  • 马寒山

    亦名马衔山。即今甘肃临洮县北马啣山,接榆中县界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狄道县:“北有马寒山。”《方舆纪要》卷60狄道县:马寒山“其山绵亘数百里,势极高峻,虽炎夏冰雪不消,亦名马衔山”。

  • 瑞丽设治局

    1932年改勐卯行政区置,直属云南省。治所在今云南瑞丽市西南四十八里弄岛。民国《云南行政纪实》: “境内有瑞丽江,因以命名。” 1952年撤销,改置瑞丽县。1935年由腾冲县析置,治今云南陇川县西北腊

  • 红崖市

    即今云南弥渡县西北二十三里红岩乡。清道光间置汛,有外委驻守。

  • 西濠水

    源出今安徽凤阳县南利山,西北流经怀远县南涂山,北入淮。《元和志》卷9濠州钟离县:“西濠水出县西南莫耶山,北入淮。”

  • 黄亭涧

    在今江苏吴县西南。《隋书·刘元进传》:大业九年 (613) 刘元进作乱,王世充败元进于吴,“坑之于黄亭涧,死者三万人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4苏州府长洲县 “横山” 下: “黄亭涧长数里,深阔数丈。”在

  • 客争容山

    又名犁摩山。 在今云南宜良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4宜良县: 客争容山 “在县东十里。县之镇山也”。

  • 文城县

    ①北齐改角城县置,为淮阳郡治。治所在今江苏淮阴市西南古淮水与泗水交会处。北周改为临清县。②隋开皇十六年(596)置,属耿州。治所在今山西吉县西北四十五里古贤村。后属汾州。大业初属文城郡。唐武德元年(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