臭水场
亦名安兴场。即今四川安县西南秀水镇。以臭水所经为名。清嘉庆 《安县志》 卷11: 安兴场“即臭水场,城西南五十里”。
亦名安兴场。即今四川安县西南秀水镇。以臭水所经为名。清嘉庆 《安县志》 卷11: 安兴场“即臭水场,城西南五十里”。
即今广东新会市南崖门。在崖山与汤瓶嘴山间,形如门,故名。元 《宋季三朝政要》 卷6: “戊寅六月,祥兴帝迁于崖山。崖山在海中,两山相对,势颇宽广,中有一港,其口如门,可以藏舟。(张)世杰以为形胜之地,
明正统末于榆林站建堡,属怀来卫。在今河北怀来县东榆林堡。元置榆林驿。明正统末筑堡,故名。即今河北省怀来县东南西榆林。后废。
①一名汜阳河,亦作范阳河。即古萌水。源出山东淄博市淄川城西南,东北流注于孝妇河。《清一统志·济南府一》: 明水 “诸泉所汇,近水稻田,咸资灌溉,产米最佳”。②即今四川南江县东神潭河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
在今江苏徐州市东北。《汉书·龚胜传》:“胜居彭城廉里,后世刻石表其里门。”
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东北。宋《景定建康志》卷16:张公凸渡“在上元县金陵乡长庆村之西,正临大江,与真州六合县梅家步相对, 自张公凸渡至南岸夏四十里,冬五十里。石迈《古迹编》云:隋文平陈,宇文述以行军总管
即今浙江岱山县南部秀山岛。本为兰、秀二山。《清一统志·宁波府一》 “岱山”条:“相近有兰山、秀山。皆可垦田。”清光绪时二岛筑堤相连,故合称兰秀山。
①在今山西吉县西。《明一统志》卷20平阳府:乌仁关“在吉州西七十里,临黄河”。明置巡司于此。②在今陕西宜川县东北八十里,下临黄河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:汾川县“有乌仁关”。
在今云南永胜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7顺州:牛甸湖在“州(今顺州乡西北州城)东二里。其下流合于河头溪”。
一名蔡庄。即今河南尉氏县南蔡庄镇。明嘉靖 《尉氏县志》 卷1 《市集》: “蔡家庄集,在县南四十里。”
春秋戎邑。在今河南洛阳市南。《左传》:僖公十一年(前649),“扬、拒、泉、皋、伊、雒之戎同伐京师,入王城,焚东门”。杜注:“扬、拒、泉、皋皆戎邑,及诸杂戎居伊水、雒水之间者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