胶济铁路
又称青济铁路。清光绪二十五至三十年(1899—1904) 由德国修筑,自今山东青岛至济南。全长394公里。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为日本占据,后收归国有。
在山东省境内。东起胶州湾畔的青岛市,经潍坊、淄博至济南。全长393千米。1898—1904年德国占领青岛后强行修建。1978—1989年建成复线。西与京沪铁路相交。在青岛以北有蓝烟铁路通烟台。并与辛泰、淄东等线交会,连接全省经济发达地区,为青岛港通往腹地的惟一铁路通道。晋煤外运通道之一。
又称青济铁路。清光绪二十五至三十年(1899—1904) 由德国修筑,自今山东青岛至济南。全长394公里。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为日本占据,后收归国有。
在山东省境内。东起胶州湾畔的青岛市,经潍坊、淄博至济南。全长393千米。1898—1904年德国占领青岛后强行修建。1978—1989年建成复线。西与京沪铁路相交。在青岛以北有蓝烟铁路通烟台。并与辛泰、淄东等线交会,连接全省经济发达地区,为青岛港通往腹地的惟一铁路通道。晋煤外运通道之一。
北宋天禧二年(1018)分江南路西部置,治所在洪州(南宋升为隆兴府,今江西南昌市)。管辖洪、虔、吉、袁、抚、筠六州及兴国、临江、建昌、南安四军。辖境相当今江西大部和湖北大冶、通山、阳新等县地。元废。北
亦作喜楼里。明为乞勒尼卫治。在今黑龙江省抚远县西喜鲁林古城。光绪 《吉林通志》 卷17:混同江南岸旧设噶珊有 “喜鲁林”。
在今上海市南市区旧城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4松江府上海县: 都台浦 “在县东南,旧名曹家沟。天顺四年,抚臣崔恭浚汇塘及新泾诸处,又浚曹家沟深广,以备旱潦,因名曰都台浦”。
在今甘肃天水市东北。《宋史·吴璘传》:南宋绍兴十一年(1141),金将“胡盏与习不祝合军五万屯刘家圈”。据险自固。
在今云南盈江县西南铜壁关前。《清一统志 ·腾越直隶厅》: 蛮哈山 “猛卯司治在山下。山形若象鼻。明时尝令守备戍守”。
在今湖北巴东县北八十里。《九域志》卷6巴东县:“永昌一盐井。”《清一统志·宜昌府》:盐井,“《县志》:元时尝置盐课司。后废”。
即今陕西洛南县南县河。源出洛南县西南,东北流注于洛河。《水经·洛水注》: “洛水又东历清池山,东合武里水,水南出武里山,东北流注于洛。”
即今江苏江都市东北五十里塘头乡。清光绪 《江苏全省舆图》: 江都县东北有塘头。民国 《江都县续志》 卷1: 里河津渡有 “塘头镇”。(1)在江苏省江都市东部、老通扬运河两岸,东邻泰州市海陵区。面积63
明景泰三年 (1452) 析南海、新会二县置,属广州府。治所在大良堡 (今广东顺德市)。据明郭子章 《郡县释名》 广东卷: 顺德县 “曰顺德者,以去逆得名,取顺化归德之义也”。民国初属广东粤海道。19
①西汉元鼎六年 (前111) 置,属河内郡。治所在新中乡 (今河南新乡县西南)。《汉书·武帝纪》 载: 元鼎六年,武帝将幸缑氏,“至汲新中乡,得吕嘉首,以为获嘉县”。西晋改属汲郡。后废。北魏太和二十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