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老爷岭

老爷岭

即今吉林蛟河市西之老爷岭,拉发河与虻牛河之分水岭。为张广才岭南支。海拔1285米。清吴大澂《奉使吉林日记》:光绪六年(1880)十一月,“过老爷岭行五十里至拉法站”。


(1)在吉林省蛟河市西境。为区别于黑龙江省东南部的同名山脉,也称西老爷岭。东北—西南走向。为断块山,主要由花岗岩构成,最高峰海拔 1285 米。为松花江及其支流拉林河的分水岭。南段为松花湖水源涵养林。(2)在黑龙江省东南部和吉林省东北部。西南接英额岭,东北接太平岭。属长白山脉。东北—西南走向。海拔 1000 米左右,主峰天岭(1115 米),在黑龙江省南部宁安市东。牡丹江与穆棱河、图们江的分水岭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宣化军

    ①五代方镇名。后梁置,治所在邓州 (今河南邓州市)。后唐改名威胜军。②北宋景德三年 (1006) 改高苑县置,属京东西路。治所即今山东高青县东南高城镇。熙宁三年(1070) 改高苑县。五代方镇名。梁置

  • 商、周时国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鲁国薛:“夏车正奚仲所国,后迁于邳。”故又称下邳。故址在今江苏睢陵县西北古邳镇东三里。《左传·昭公元年》:“夏有观、扈,商有姺、邳。”邳即邳国。秦于此置下邳县。(1)古邑

  • 多农县

    隋大业元年(605)置,属农州。治所在今越南平治天省农安附近。三年(607)属海阴郡。后废。古县名。隋大业元年(605年)置,治今越南承天—顺化省农安附近。属农州,后属海阴郡。后废。

  • 喀尔喀

    明、清蒙古部名。明代汉文文献译为 “罕哈”,清代译为 “喀尔喀”。明中叶,蒙古达延汗分其地为左、右翼各三万户,喀尔喀为左翼三万户之一,因地在哈剌哈河 (Qalqa) 流域而得名,封其子阿勒楚博罗特、格

  • 渠川州

    唐置羁縻州,属巂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东境大凉山地区。后废。

  • 万寿寺

    在今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万寿寺桥东北。始建于明万历五年(1577)。清代多次重修。原为皇家庙宇,清末以后成为民间庙会场所。1989年辟为北京艺术博物馆。

  • 三渡河

    即今四川兴文县西北之兴文河,为长宁河上源之一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兴文县:“水车河一名三渡河,源出故建武城山谷中, 至县东北, 又西流,经梅岭堡入长宁县,注淯溪。”

  • 广宁右屯卫

    明洪武二十六年(1393)置,属辽东都司。始治十三山堡(今辽宁凌海市东北石山镇),次年徙治旧闾阳县临海乡(今辽宁凌海市东南右卫满族镇)。清初废。明洪武二十六年(1393年)置,治十三山堡(今辽宁凌海市

  • 平泉河

    即今甘肃礼县东北永坪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9秦州礼县:“平泉河在县北二十里。”清光绪《甘肃新通志》卷7:平泉河“源出固城镇野猪山之东,南流经平泉川入西汉水”。

  • 鸿池

    ①即旋鸿池。在今内蒙古丰镇市东北东、西海子村一带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4大同府大同县: 鸿池“亦曰旋鸿池。在府东 (北)”。②又名鸿池陂、洪池。在今河南洛阳市东汉晋故城东二十里,今偃师市西。《后汉书·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