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羽山

羽山

①在今江苏东海县西北,与山东临沐县交界处。《尚书·舜典》:“殛鲧于羽山。”《汉书·地理志》 东海郡祝其县:“《禹贡》羽山在南,鲧所殛。”《隋书·地理志》:朐山县有羽山。《元和志》卷11海州朐山县:羽山“在县西北一百里。《书》曰‘殛鲧于羽山’,即此也”。

②在今山东郯城县东北七十里。《尚书·禹贡》:“蒙、羽其艺。”羽即指羽山。《左传·昭公七年》:“昔尧殛鲧于羽山。”《山海经·南山经》:“又东三百五十里,曰羽山。”郭璞注:“今东海祝其县西南有羽山,即鲧所殛处。”汉、晋祝其县在今江苏赣榆县西北。《元和志》卷11谓羽山“在(朐山)县西北一百里”,又说“在(临沂)县东南一百一十里”。唐之朐山县在今江苏连云港市西南海州镇,临沂县即今山东临沂市。则羽山在郯城县东北无疑。

③在今山东蓬莱市东南三十里。之罘水所出。《寰宇记》卷20谓即殛鲧处。《清一统志·登州府》:“按,殛鲧于羽山,在东海,今沂州山也。此山偶同名耳。”


(1)古山名。(1)在今山东省郯城县东北。相传为舜杀禹父鲧之地。《史记·夏本纪》:舜巡狩,“行视鲧之治水无状,乃殛鲧于羽山以死”。(2)在今山东省蓬莱市东南,亦传为舜殛鲧之处(见《太平寰宇记》)。(2)今山名。在江苏省东海县北,与山东省临沭县交界处。《禹贡》曾注“羽山之谷,雉县五色,山因以羽名”。郭璞《山海经注》谓此即舜殛鲧处。亦名禹山。山体由花岗岩构成。主峰羽峰,海拔269米。峰南有羽潭,称为殛鲧泉;一说羽山原指云台山,后人误认此山。胜迹有出云洞、羊石洞、三缝石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大胜岭

    在今海南省澄迈县北。《明一统志》卷82琼州府:大胜岭“在澄迈县(治今老城镇)西一十里。以伏波将军于此屯兵,征蛮大胜,故名”。

  • 顺通堡

    北宋置,属积石军。在今青海贵德县东黄河南岸。《宋史·地理志》 积石军: 顺通堡 “东至临松堡一十二里,西至本军一十八里,南至临松堡二十五里,北至怀和砦界一十二里”。在今青海省贵德县东北。唐末地入吐蕃。

  • 会昌峡

    在今江西会昌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8赣州府会昌县:会昌峡在“县西北百里。两山夹江,水流成漩,即湘洪水所经也”。

  • 崛山

    在今山西太原市西北。 《清一统志·太原府一》: 崛山 “山形峭拔,多林木”。 上有唐贞元二年 (786) 建崛寺。

  • 沈巷镇

    即今上海市青浦县西南沈巷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4松江府青浦县:沈港镇“在县西南二十里,南通长泖,北通朱家角”。清光绪《青浦县志》卷2:沈巷镇“三国时沈友居此,故名”。在安徽省和县南部。面积66.54平方

  • 山东县

    辽置,属显州。治所在今辽宁北镇满族自治县。金大定二十九年(1189)改为广宁县。古县名。辽置,治今辽宁省北宁市。属显州。因位于医无闾山之东,故名。金初为广宁府治,大定二十九年(1189年)改广宁县。

  • 洪州泊里蛮夷长官司

    明洪武初改洪州泊李等洞长官司置,属思州宣慰司。治所即今贵州黎平县东南洪州镇。后废。永乐元年 (1403) 复置,属贵州卫。十三年 (1415) 改属黎平府。清以后废。

  • 东会州

    唐武德四年(621)置,治所在宜芳县(今山西岚县北岚城镇)。六年(623)改名岚州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置,治宜芳县(今山西岚县北岚城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省岚县等地。六年改为岚州。

  • 宏化郡

    即弘化郡。治所在岩绿县(今陕西靖边县北红墩界乡白城子,即统万城)。《寰宇记》卷37夏州:“(魏)孝文太和十一年改置夏州。西魏置宏化郡。至隋开皇初复为夏州。”

  • 太原城

    即舜井城。在今安徽东至县。《舆地纪胜》卷22池州:南太原郡城“在贵池县西九十里。《舆地志》云:梁大同年置,隋开皇九年废。今建德亦有太原城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7建德县:太原城在“县南四里……梁武帝时,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