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美原县

美原县

唐咸亨二年 (671) 析富平、华原、蒲城三县置,属京兆府。治所在故土门县城 (今陕西富平县东北美原镇)。唐天祐三年 (906) 李茂贞改置鼎州,五代梁改为裕州。后唐复为美原县,属京兆府。北宋属耀州。元至元初废。


古县名。唐咸亨二年(671年)析富平、华原、蒲城三县置,治今陕西省富平县东北美原镇。初属宜州,后属雍州京兆府。天祐三年(906年)为鼎州治。五代梁为裕州治。蒙古至元元年(1264年)废入富平县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大团镇

    即今上海市南汇县南大团镇。明隆庆二年(1568)该地区盐业兴盛,以“团”为单位划分区界,此地为第一团。俗呼头团。清光绪《南汇县志》卷1:“一团镇即大团镇,邑南二十四里。”在上海市南汇区南部。面积26.

  • 万顷原

    在今甘肃临夏市北二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0河州:万顷原“四望宽平,居民稠密,其上又有重台原。《志》云:州东西百里,南北五十里。唐及五代俱名广大原,昔时番汉所驻牧地也”。

  • 平定关

    ①北宋置,属福津县。在今甘肃舟曲县西北三十里坪定乡先锋村。②明洪武二十四年(1391)置,在今贵州都匀市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1都匀府:平定关在“府北二十五里。其南有平定桥”。(1)在今甘肃省舟曲县西

  • 下阿坝阿羌寨

    在今四川阿坝县东南(下阿坝)。清雍正元年(1723)置下阿坝阿羌寨土千户。

  • 上岩山

    在今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西南上岩一带,与广西交界处。《明史·陈璘传》:万历二十九年(1601),洪州司特峒寨苗“石纂太逃广西上岩山,指挥徐时达诱缚之”。即此。古山名。在今贵州、广西、湖南三省区交界处,湖

  • 天木山

    即大木山。在今河南信阳县西北。《元和志》卷21桐柏县:“天木山,俗名天目山,在县东北五十五里。祖逖为豫州刺史,藏家口于天木山。即此山也。山上有池,时人号为天目。”

  • 彭坡头

    即今山西平遥县东南彭坡头。1941年晋冀鲁豫边区置铁南县治此。

  • 列口县

    一名冽口。西汉置,属乐浪郡。治所在今朝鲜黄海南道殷栗。因处列水(今大同江)入海口而得名。东汉末属带方郡。西晋后废。古县名。列,又作冽。西汉置,治今朝鲜黄海南道殷栗郡。属乐浪郡。三国魏属带方郡。西晋后废

  • 封禅寺

    原名独居寺。唐开元十七年 (729) 改名封禅寺。在今河南开封市东北隅。《旧五代史·晋书·少帝纪》: 开运三年 (946) 十二月,辽兵入东京,晋降,“百官宿封禅寺”。又,《旧五代史·汉书·高祖纪》

  • 斥山

    在今山东荣成市南。《尔雅·释地》:“东北之美者,有斥山之文皮焉。”《清一统志·登州府》:斥山“取海滨广斥之义”。集镇名。在山东省荣成市境南部。属石岛镇。人口 3500。为原斥山镇人民政府驻地。相传明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