罗裒龙
即今云南宜良县。《元史·地理志》 宜良县: “蛮酋罗氏于此立城居之,名曰罗裒龙,乃今县也。”
即今云南宜良县。《元史·地理志》 宜良县: “蛮酋罗氏于此立城居之,名曰罗裒龙,乃今县也。”
即麊泠县。 西汉在占领瓯地区后置。 在今越南永富省安朗县西夏雷村。古县名。,又作麊。西汉在占领瓯雒地区后所置。属交趾郡,都尉治。一说为交
在今江西南昌市西西山。《清一统志·南昌府》: 逍遥阁 “在新建县西山。宋洪炎有诗”。
北魏太和十一年 (487) 置,属瀛州。治所在浮阳县 (今河北沧县东南旧州镇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沧州、沧县、黄骅、海兴、盐山等市县地。隋开皇初废。北魏太和十一年(487年)析渤海、章武郡地置,治浮阳县(
三国魏改汉发县置,属涪陵郡。治所在今四川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郁山镇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钟离牧传》:永安六年(263), 以牧领武陵太守,“魏遣汉葭县长郭纯试守武陵太守,率涪陵民入蜀迁陵界”。西晋后废。古
宋代都城开封(今河南开封市)周围四条漕运河道的合称。《宋书·食货志·漕运》:“宋都大梁,有四河以通漕运:曰汴河、曰黄河、曰惠民河、曰广济河,而汴河所漕最多。”宋代都城开封周围四条漕运河道的合称。《宋史
隋开皇十六年 (596) 置,属洺州。治所在今河北广平县东北清漳。《元和志》 卷15清漳县: “南滨漳水,因以为名。” 唐会昌三年 (843)废。古县名。隋开皇十六年(596年)置,治今河北省肥乡县东
在今安徽宁国县北十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8宁国县“文脊山”条下:“又东十余里为石岭,建炎二年,叛将戚方犯宁国, 邑人方致尧拒之于石岭,不克,死之,是也。”
即今福建松溪县东北松溪水滨吴村,近浙江庆元县界。清时有县丞驻此。
①又称东路中末旗。清康熙三十年(1691)设,属蒙古车臣汗部。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肯特省弋勒希尔一带。②原属土谢图汗部,清雍正九年(1731)改属赛音诺颜部。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库苏古尔省塔里亚郎南,色楞
在今浙江乐清市西南湖横乡驻地峡门村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4乐清县: 峡门桥 “在县西南十三里。又西三里有峡门山,桥因以名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