罗目镇
①北宋置,属迁江县。在今广西来宾县西南。
②北宋废罗目县为镇,属峨眉县。在今四川峨眉山市南罗目镇东北五里罗目街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46嘉定府 “罗目江” 条下: “又有罗目镇,乃隐士罗目隐遁之所。”
在四川省峨眉山市东部。面积54平方千米。人口2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罗目,人口 2940。以驻地罗目场得名。1951年为罗目乡,1958年为青龙公社,1983年改罗目镇。主产稻、小麦、玉米、甘薯、生姜、大蒜等。有电冶、铸造、标准件、耐火材料、型钢、植物油等厂。峨沙公路经此。
①北宋置,属迁江县。在今广西来宾县西南。
②北宋废罗目县为镇,属峨眉县。在今四川峨眉山市南罗目镇东北五里罗目街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46嘉定府 “罗目江” 条下: “又有罗目镇,乃隐士罗目隐遁之所。”
在四川省峨眉山市东部。面积54平方千米。人口2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罗目,人口 2940。以驻地罗目场得名。1951年为罗目乡,1958年为青龙公社,1983年改罗目镇。主产稻、小麦、玉米、甘薯、生姜、大蒜等。有电冶、铸造、标准件、耐火材料、型钢、植物油等厂。峨沙公路经此。
即今山东武城县(旧城)西甲马营乡,当运河东岸。明、清皆置巡司于此。
今浙江衢州市的别称。《明一统志》卷43衢州府:三衢,“《吴会须知》:以路通三越,故名”。
即寻思干。今乌孜别克斯坦撒马尔罕。元刘郁 《西使记》: “挦思干城大而民繁。”
一名虚无山。 又名巏山。 在今河北隆尧县西。 《隋书·地理志》: 柏乡县 “有山”。 《寰宇记》 卷59
即今广东兴宁市东北石马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3兴宁县:石马隘在“县东四十里。路通潮州府程乡、平远县”。
一名璧山。在今四川璧山县西南十五里。《元和志》 卷33璧山县: “川中有一孤山,西北二面险峻,东南面稍平,土人号为重壁山,至德二年置县,因山为名。”
1946年9月由陕西商县、蓝田二县析置,治杨家斜 (今陕西商州市西杨斜镇)。1947年3月废。
即今湖南长沙县东二十四里梨镇。 《清一统志·长沙府二》: 榔梨市 “旧有榔梨税课局,久废”。
在今山西汾西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1汾西县: “县东十五里有轰轰涧,涧东南有潭,深不可测,涧中又有穴,龙嘘气出入,其声如雷,因名。”
①即今辽宁大凌河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辽西郡临渝县: “渝水首受白狼,东入塞外。又有侯水,北入渝。” 又 《清一统志·承德府一》: 图尔根河“又东南入大凌河,即古渝水”。渝关与临榆县名皆由此水而命名。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