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罗山

罗山

①又名崇仁山。在今江西崇仁县西北,与丰城县交界处。《寰宇记》 卷110抚州崇仁县: 崇仁山“在县西四十一里。旧名罗山,天宝六年敕改为崇仁山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6抚州府崇仁县: 罗山,“ 《旧志》,跨抚、洪、吉三州之境,以晋道士罗文通学仙于此而名。绝顶有石仙寺。下有池,冬夏不竭。一名池山”。

②在今山东桓台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31新城县“马公山” 条下: 罗山 “状如罗城,因名”。

③又作骡山。即今山东招远市东北二十五里罗山。《魏书· 地形志》: 东牟郡惤县有 “罗山”。元于钦 《齐乘》 卷3 “招远县” 条下: “有罗山,金人初置罗峰镇。”

④在今河南罗山县南。《元和志》 卷9罗山县:罗山 “在县西南九里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0: 罗山“峰峦环抱,隋因以名县。亦谓之龙山,又名小罗山。县南百里又有大罗山”。

⑤在今甘肃正宁县西南。《寰宇记》 卷34: “罗川水出罗山。” 《清一统志·庆阳府一》: 罗山 “相传唐天宝初,获玉石真人像二十七于此”。

⑥又名蠡山。即今宁夏同心县东北罗山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固原州平远县: “西北: 罗山。”山分南北两段,北段称大罗山,南段称小罗山。东麓有明庆王朱㮵及其后裔陵墓。 为宁夏自然保护区。


(1)在山东省招远市东北部,与龙口市交界处。西汉称阳丘山。东汉称锣山,后谐音成罗山。东西走向。最高峰海拔753米。主要由花岗岩、石英岩构成。林木以松为主,间有刺槐。东麓富金矿。主峰南侧海拔650米处有古迹“仙门石洞”(又称斑仙洞),还有日觉观和丘处机修炼遗址。建有罗山林场。(2)又称大罗山。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中部,同心县城东北面。分南北两段,东西麓均为断层。北段称大罗山,南北走向,主峰海拔 2625 米,为区内重要天然林区之一。东麓有明王陵,由庆王陵及庆王后裔的13座陵寝组成。南段称小罗山,主峰海拔 2201 米。东坡陡直,西坡缓平。山麓洪积扇发育,水泉众多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谷口湖

    在今湖北咸宁市西北。《清一统志·武昌府一》:谷口湖“在咸宁县西北。中有洲渚,凫雁聚焉。其东为关阳湖,与紫潭湖相接”。

  • 癸辛街

    在今浙江杭州市上城区清湖桥附近。明田汝成 《西湖游览志》 卷13: “取癸辛方向,其门巷曰癸辛街。” 宋末学者周密居所,著 《癸辛杂识》 六卷于此。

  • 乐州

    ①唐武德四年(621)置,治所平乐县(今广西平乐县西南)。辖境相当今广西平乐县及恭城瑶族自治县地。贞观八年(634)改为昭州。②北宋宣和元年(1119)改湟州置,治所在邈川城(今青海乐都县南湟水南岸)

  • 后洋

    即今福建漳平市北双洋镇西之西洋。《明通鉴》:正统十四年(1449)二月,“林子得、邓永祖等复拥茂七兄子伯孙聚后洋,攻州县”, 即此。即今福建省漳平市北西洋。《明通鉴》:英宗正统十四年(1449年)二月

  • 湖屯水

    在今湖南桂阳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0桂阳州: 湖屯水 “在州南。《志》 云: 源出龙渡山之南,流经州东南五十里之湖屯市,因名湖屯水。折而东北流,经鹿头山,又东南流入郴州境,合于郴水”。

  • 北东海郡

    南朝齐改东海郡置, 治所在襄贲县(今江苏涟水县)。东魏武定七年(549)改为海安郡。南朝齐改东海郡置,治涟口县(今江苏涟水县)。辖境相当今江苏省涟水、沭阳等地。东魏武定七年(549年)改海西郡。

  • 龟山运河

    北宋在淮河南岸开凿的人工运河。起自盱眙县洪泽镇(今江苏盱眙县东北, 已沦入洪泽湖中)新河,西至龟山(今盱睢县东北)入淮。《宋史·河渠志六》:元丰六年(1083)开龟山运河,“初发运使许元自淮阴开新河,

  • 卯金山

    即卯金插汉拖罗海山。又作毛金山。今内蒙古赤峰市西南界之七老图山北段。《清一统志·喀喇沁部》:卯金插汉拖罗海山“在右翼西一百里。山极高大,西白河、獐河俱发源于此”。辽、金、元时称为七金山。

  • 信安溪

    即今浙江衢县西常山港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3西安县: 信安溪 “在城西南二里,一名西溪,源出开化县东北百际岭,经常山县,东南流,至(衢州) 府城西南,合于衢江”。或称衢江为信安溪。《元丰九域志》 卷5:

  • 旸台山

    在今北京市海淀区西北。山麓有大觉寺、秀峰寺,为旸台山之胜。清《日下旧闻考》卷106引辽僧志延《旸台山清水院创造藏经记》:“旸台山者,蓟壤之名峰。”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