罕布庙
或作汉布庙、汗布庙。即今内蒙古阿巴嘎旗驻地新浩特镇。1949年为西部联合旗驻地。1956年为阿巴嘎旗驻地。1966年改名新浩特(新城)。
或作汉布庙、汗布庙。即今内蒙古阿巴嘎旗驻地新浩特镇。1949年为西部联合旗驻地。1956年为阿巴嘎旗驻地。1966年改名新浩特(新城)。
在今新疆伊吾县城附近。清乾隆 《西域图志》 卷9镇西府: 图古里克 “在呼济尔台东一百四十里。西距宜禾县治二百九十里。又东南行一百二十里至多都摩垓,接哈密界”。
又作忽汗州都督府。唐先天二年 (713)置,属幽州都督府。治所即今吉林敦化市。因濒忽汗河(今牡丹江),故名。辖境相当今牡丹江上游、松花江中上游流域。后废。唐羁縻州。先天二年(713年)置,治今吉林省敦
即今江苏灌云县北板浦镇。《清一统志·海州》: 板浦镇 “有盐场。为商贾辐辏之所”。1913年于此置灌云县。1948年灌云县徙治大伊镇。在江苏省灌云县北部。面积78.8平方千米。人口6.1万。镇人民政府
又作都班错。在今西藏南部,门隅地区达旺东南一百一十六里处。原隶属于西藏地方政府管辖,为门隅地区三十二错、定(错、定是当地的一级行政区划)之一。1951年被印度政府非法占领。
①即今安徽黄山市黄山区驻地。旧名赶坦市。为市境古老集市。明代雅称改为今名。1963年太平县移治于此。1983年为黄山市驻地。1987年改为黄山市黄山区驻地。②即今福建福安市南甘棠镇。清光绪《福安县志》
①即今浙江龙泉市西南与福建浦城县交界处之天山斗。《明史·章溢传》:“退隐匡山”,即此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4龙泉县:匡山在“县西南百二十里,匡水出焉……宋濂云:其山四旁奋起而中窊下,状如箕筐,因号匡山”。
在今湖北松滋县东北三十六里采穴乡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8松滋县 “大江” 条下: “旧有采穴一口,藉以分泄江流,元季湮废。…… (明) 隆庆初,议者谓县东五十里采穴口,当诸穴之首,在江南岸,原有故道自堤
即茂湿山。在今四川茂县北十二里。《新唐书·韦皋传》: 贞元十三年 (797) 攻吐蕃,“元膺出湿山、成溪” 即此。
亦作由得里。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下游西岸通古斯卡河口东北。清初属宁古塔将军。康熙《皇舆全览图》:黑龙江下游枯鲁河口以下有“由得里噶山”。后属三姓副都统。光绪《吉林通志》卷17:混同江北岸
在今江苏宿迁市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2邳州睢宁县: 峰山湖在 “县东北四十里。周十二里。万历中,河臣潘季驯筑双沟遥堤,恐河涨直至峰山湖,分流旁决,因筑羊山横堤以备之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