罂浮渡
在今陕西韩城市南黄河上。《汉书·韩信传》: 信 “遂进兵击魏。魏盛兵蒲坂,塞临晋……(信) 伏兵从夏阳以木罂缶度军,袭安邑”。后人讹为以木罂浮渡,故 《方舆纪要》 卷54朝邑县: 罂浮渡“道盖出于此”。
在今陕西韩城市南黄河上。《汉书·韩信传》: 信 “遂进兵击魏。魏盛兵蒲坂,塞临晋……(信) 伏兵从夏阳以木罂缶度军,袭安邑”。后人讹为以木罂浮渡,故 《方舆纪要》 卷54朝邑县: 罂浮渡“道盖出于此”。
即南籍端水。今甘肃西部疏勒河。《元和志》 卷40: 晋昌县 “冥水,自吐谷浑界流入大驿,东西二百六十里,南北六十里。丰水草,宜畜牧”。即“籍端水”。
南朝梁分宁浦郡置,属龙州。治所在简阳县(今广西横县西飞龙乡江口村)。隋开皇九年(589) 平陈后废。南朝梁置,治简阳县(今广西横县西南、郁江南岸)。辖境相当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横县西南一带。属龙州。隋开皇
明置,属宁夏左屯卫。即今宁夏永宁县西南唐铎堡。
亦作熙河路。北宋元符后改熙河兰会路置,治所在熙州 (今甘肃临洮县)。宣和时改为熙河湟廓路。
即今广西灵山县西六峰山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19钦州:西灵山“在州(今旧州镇)西北一百余里。唐贞观十年,移灵山县治于此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4灵山县:西灵山在“县西一里。一名石六峰山,其峰有六,雄壮奇特,
衢江支流。即今浙江衢县南乌溪江。源出福建浦城县东北,北经龙泉、遂昌二县入衢县,于衢州市东入衢江。《水经·渐江水注》: “谷水又东,定阳溪水注之。” 《明史·地理志》 衢州府西安县:“东有定阳溪,一名东
亦名孛罗铺。明置,属盖州卫。即今辽宁大石桥市博洛镇。明《辽东志》卷1《盖州卫图》:卫东北有孛罗埚山墩。
原在今山西长子县东南三十里南张店乡张店慈林山腰,后迁至原址对面崔庄山腰。始建于十六国后燕光始元年 (401)。今寺内中轴线上有舍利塔、圆觉殿和后殿。舍利塔为唐咸亨四年 (673) 建,砂石板建造,平面
即今湖北五峰土家族自治县西北长茂司镇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长乐县:“雍正十三年置县,以石梁、水浕、长茅三司及长阳、松滋、枝江、宜都与湖南石门等县边地益之。”
即今四川喜德县东南米市镇。1938年为宁东设治局驻地。“米市”,彝语意为黄色蚂蝗多的地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