绵 (緜) 虒县
西汉元鼎六年 (前111) 置,属汶山郡。治所在今四川汶川县西南四十里绵虒镇。地节二年 (前67) 属蜀郡。东汉改为绵虒道。
西汉元鼎六年 (前111) 置,属汶山郡。治所在今四川汶川县西南四十里绵虒镇。地节二年 (前67) 属蜀郡。东汉改为绵虒道。
南宋嘉定四年 (1211) 置,属郴州。治所在上犹寨 (今湖南桂东县南二十里寨前乡)。明曹学佺 《名胜志》: “以在桂阳之东而名。” 元属郴州路。明洪武元年 (1368) 迁治今桂东县,属郴州。民国初
在今湖南常德市西三十里。《明一统志》卷64常德府: 高吾山 “一名西山。其下即武陵溪,合于沅江。晋渔父费道真隐此”。
1933年10月国民党南京政府为进攻江西革命根据地由永丰、吉水、吉安三县析置,驻龙冈墟(今江西永丰县东南龙冈)。同年12月撤销。
在今广东电白县东电城镇西南。清同治《广东图说》卷56电白县:兴平山“邑治咽喉,最为险要,上有炮台”。
1914年改醴泉县置,属奉天洮昌道。治所即今内蒙古突泉县。1929年属辽宁省。1945年划归辽北省。1947年划归内蒙古自治区,属兴安盟。1954年划属呼伦贝尔盟。1969年划归吉林省。1979年划回
1945年8月山东革命根据地由惠民县城区及近郊析置,治所即今山东惠民县。1948年撤销,并入惠民县。旧市名。山东解放区设。1945年由惠民县城区析置。在今山东省北部。1948年撤销,仍并入惠民县。
即今安徽肥西县治。旧属合肥。清嘉庆《合肥县志》卷3:上派河镇“在城南三十五里”。1949年肥西县迁治于此。
大理国时部落之一。居住于沙过甸一带。在今四川德昌县西南。《元史·地理志》 威龙州:“在路西南,夷名巴翠部,领小部三:一曰沙娲普宗;二曰乌鸡泥祖;三曰娲诺龙菖蒲, 皆獹鲁蛮种。”至元十五年(1278)合
即今新疆和硕县。乾隆 《西域图志》 卷15: 特伯勒古 “在塔噶尔齐西十五里。逾奇尔归图郭勒至其地,有小城。西逾哈喇沙尔城八十里”。清置军台于此。
①在今辽宁盖州市南浮渡河北岸。明《辽东志》卷1盖州卫:石棚山在“城东南一百四十里”。清康熙《盖平县志》卷上:石棚山在“城南九十里。上有石棚,可容数人”。石棚属“巨石文化”遗迹,是新石器时代晚期和青铜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