紫陀
亦名子夺、解冻。即今西藏洛隆县驻地孜托。藏语意为锤形放牧地。清徐瀛 《西征日记》: 自洛龙宗七十里过铁塘,“又三十里至紫陀” 即此。
亦名子夺、解冻。即今西藏洛隆县驻地孜托。藏语意为锤形放牧地。清徐瀛 《西征日记》: 自洛龙宗七十里过铁塘,“又三十里至紫陀” 即此。
即今山东烟台市西南门楼镇。旧属福山县。清光绪《山东通志》卷2《舆图志》:福山县南有门楼集。民国《福山县志稿》卷1《镇集》:门楼集“在县(治今福山镇)南十五里”。
一名青冈峡。在今甘肃环县西北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开元四年 (716),突厥降户叛,“张知运不设备,与之战于青冈岭,为虏所擒”。即此。
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魏晋洛阳故城内。《水经·谷水注》 引 《洛阳记》: “凌云台西有金市,金市北对洛阳垒。” 《太平御览》 卷827引 《洛阳记》:“三市,大市名。金市在城中,马市在城东,阳市在城南。”
南朝梁建。在今江苏苏州市城区西北隅。唐韦应物有 《登重元寺阁》 诗。《清一统志 · 苏州府》: 承天能仁寺,“梁卫尉卿陆僧瓒舍宅置。初名广德重元寺,宣和中改今额。《府志》: 元末张士诚据以为宫,明洪武
汉元封五年(前106),除京师附近七郡外,分境内为豫州、兖州、青州、徐州、冀州、幽州、并州、凉州、益州、荆州、扬州与交趾、朔方十三区,各置刺史一人,称十三刺史部,简称“十三部”,亦称“十三州”。至征(
在今广东阳山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阳山县:旱塘闸“在县西。地名坑塘,路接广西怀集县界(今属广东)。防清油、草塘贼路”。
即今河北东光县东三十八里灯明寺镇。清置经制外委驻此。
即今安徽太湖县东南徐桥镇。清乾隆《太湖县志》 卷2: 徐家咀桥在 “县南四十里。乾隆五年地方绅士捐输重建,名曰高桥。往来便之”。镇以桥名。
①即今安徽和县西南南义乡。1912年《安徽省全图》: 和州西南有南义。②俗讹为南驿。即今山东宁阳县东北六十里南驿镇。清光绪 《宁阳县志》 卷6 《市集》 有南义集。
即今江西宜春市西北慈化镇。1934年2月国民党南京政府为进攻中央革命根据地曾在此置慈化政治局 (县级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