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紫河

紫河

①又作紫乾河。即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南、清水河县西北之浑河 (旧作红河),为黄河支流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: 定襄郡大利县 “有紫河”。《寰宇记》卷38胜州榆林县: 紫河水 “东北自朔州鄯阳西北 一百七十里流入”。《清一统志· 归化城六厅》: 紫河“源出察哈尔西南境内,察汉音、图努衡格尔二河会流为一,西流至杀虎口北合边内北来之兔毛河,又西至乌蓝巴尔哈孙城西,入黄河”。隋大业三年 (607),发男女百余万人筑长城,西距榆林,东至紫河,一旬而毕。

②即今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东、陕西神木县西北之乌兰木伦河、窟野河,为黄河支流。《清一统志·鄂尔多斯》: 紫河 “在左翼中旗东二十五里。蒙古名五蓝木伦。源出台石坡平地,西南流入边城”。


古水名。又称紫乾河。即今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县南、清水河北浑河,蒙古语称乌兰穆伦河。上游有两水:北为内蒙古自治区凉城县的宁远水,南为山西省右玉县的兔毛河。两水在内蒙古自治区杀虎口外汇合西流,经清水河县与清水合,西流入黄河。《隋书·炀帝纪》:大业三年(607年),“发丁男百余万筑长城,西距榆林,东至紫河”,即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茶笼州

    明永乐十三年 (1415) 置, 属安府。 治所在今越南中部义静省境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2安南安府: 茶笼城 “在府北。 宣德初, 黎利作乱,自老挝还宁化州, 官军与

  • 长乐山口

    一称山口镇。在今湖南汝城县南四十里。明置巡司于此。

  • 临牂县

    隋开皇十一年 (591) 置,属东宁州。治所在今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北六十里黄金镇。大业初废。 唐武德四年 (621) 复置, 属融州。 永元年(650) 又废。古县名。隋开皇十一年(

  • 定秦堡

    吐蕃筑,在今甘肃临潭县东北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大历三年 (768),“凤翔节度使李抱玉使右军都将临洮李晟将兵五千击吐蕃,……至临洮,屠吐蕃定秦堡”。即此。在今甘肃省临潭县西。唐大历三年(768年)李抱

  • 善无郡

    北魏置,属恒州。治所在善无县 (今山西右玉县南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右玉县地。孝昌中废。东魏天平二年 (535) 寄治肆州秀容郡城 (今山西忻州市西北)。北齐废。北魏置,治善无县(今山西右玉县南)。辖境相

  • 仁沱场

    即今四川江津市东南仁沱镇。清光绪《江津县志》卷2:仁沱场“距城六十里”。

  • 青石河

    在今安徽六安市西南,为淠河支流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6六安州: 青石河 “在州西南七十里……皆流入淠水,以达于淮”。

  • 松外县

    唐贞观二十二年 (648) 置,为牢州治。治所在今四川盐边县西北。永徽三年 (652) 废入昌明县。古县名。唐贞观二十二年(648年)置,治今四川省盐边县北。属牢州。永徽三年(652年)废入昌明县。

  • 乐蒙河

    在今云南开远市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5阿迷州:乐蒙河“在州东。其上源即泸江也。自建水州流入境, 回折而东,入于盘江”。

  • 逻娑

    一作逻些、逻娑川、喇萨。藏语为 “圣地”之意。唐时吐蕃之都城,即今西藏拉萨市。《旧唐书·崔宁传》: “ (吐蕃) 戎酋诫其众曰: ‘吾要蜀川为东府,凡伎巧之工皆送逻娑,平岁赋一缣而己’。”即“逻些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