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米山镇

米山镇

即今山西高平县东南米山镇。《清一统志·泽州府》:米山镇“在高平县东十里。有堡。当泽、潞之冲,居民稠密,商贾辏集”。


(1)在山西省高平市中部。面积64.6平方千米。人口3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米山,人口 4820。传战国时期因赵将廉颇率军抗秦时积米于此,故名米山村。《元和郡县志》泽州高平县:米山“赵将廉颇积粮此山,因名”。1949年属高平县一区,1956年改米山镇。1958年改乡,同年11月属高平公社。1961年改米山公社,1984年改镇。2001年云泉乡并入。产小麦、谷子、玉米等。有采煤、炼铁、机械制造、粮食、食品加工、轻纺、刺绣和编织等厂。公路西接207国道、东达陵川县。古迹有铁佛寺、定林寺、祁��墓。(2)在山东省文登市中西部。面积84.5平方千米。人口2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横口,人口 5340。1962年由葛家、文城、宋村三公社划出四十二个生产大队,组成米山公社。1984年改建米山乡,1989年改置镇。1990年镇人民政府由米山迁横口。境西北部有米山水库。产小麦、玉米、花生、苹果、桃、梨等。有建筑机械、针织、锅炉附件、聚氨脂、建筑等业。桃威铁路和309国道横贯境内。长学山阳为汉司农郑康成授生徒处,有书堂遗址。古迹有��南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及老埠古墓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白马沟

    在今河南博爱县南。《水经·沁水注》:白马沟水“首受白马湖,湖一名朱管陂。陂上承长明沟,湖水东南流,径金亭西,分为二水,一水东出为蔡沟,一水南流注于沁水也”。在今河南省沁阳市东北。源出白马湖。为丹河支流

  • 安国衣锦军

    简称衣锦军。五代梁开平二年(908)吴越王钱镠升衣锦城置,治所在今浙江临安县城。北宋太平兴国三年(978)吴越纳土归宋,改为顺化军。

  • 振州

    唐武德五年 (622) 改临振郡置,治所在宁远县 (今海南省三亚市西北崖城镇)。天宝元年(742) 改为延德郡,乾元元年 (758) 复为振州。辖境相当今海南省海南岛西南部地。北宋开宝五年(972)

  • 亭子铺

    明置,属达州。在今四川达县东南亭子镇。明正德 《夔州府志》 卷2: 亭子铺在 “ (达) 县东四十五里”。白莲教首领徐添德是亭子铺人,清嘉庆初在此举行反清起义。

  • 石鼓滩镇

    即今江西浮梁县东北石鼓。清同治《江西全省舆图》卷12:浮梁县有石鼓汛。

  • 外蒙古

    清代地区名。广义指乌里雅苏台将军统辖地区。当今蒙古高原北部,包括蒙古国、俄罗斯叶尼塞河、鄂毕河上游,哈萨克斯坦斋桑湖地区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伦古河以北地区。狭义指今蒙古国。鸦片战争以后,沙俄通过不平等

  • 吉水县

    南唐保大八年(950)析庐陵县置,属吉州。治所即今江西吉水县。元元贞元年(1295)升为吉水州。明洪武初复为县,属吉安府。民国初属江西庐陵道。1926年直属江西省。在江西省中部。属吉安市。面积 247

  • 奴仑山

    在今四川潼南县东南。一说即今铜梁县安居镇东波仑山。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 铜梁县:“初治奴仑山南,开元三年,移治于武金坑。”《舆地纪胜》卷159合州:奴仑山“在铜梁县北四十里,今县有仑山里”。

  • 柏枝山

    在今四川梁平县南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79梁山军引 《元和志》: 柏枝山 “在梁山县南十里”。《寰宇记》 卷149梁山军: 柏枝山 “在县东南十五里。《寻江源记》 云: 景穴有嘉鱼,其味甘美。景穴出柏枝

  • 黄平州

    明万历二十九年 (1601) 改黄平安抚司置,属平越府。治所即今贵州黄平县西北四十里旧州镇。辖境相当今贵州黄平、余庆、瓮安、湄潭等县及凯里市地。清不辖县。康熙二十六年 (1687) 移治兴隆卫城 (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