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祁山

祁山

①在今安徽祁门县北,大共水东岸。《寰宇记》卷104祁门县:祁山“在县东北一里。三面石壁,有石室高五丈,阔二十丈,号青萝岩。旁有涌泉,号乳泉,味甘。山西半壁有大石,方圆丈余,坠于溪中,落处有龙骨存焉”。

②在今湖南祁阳县北十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1祁阳县:祁山“山高峻,远望如城壁, 县因以名”。

③在今甘肃礼县东四十里祁山乡。三国蜀汉时,诸葛亮伐魏,六出祁山,即此。《三国志·蜀书·诸葛亮传》:建兴六年(228),“亮身率诸军攻祁山”。九年(231),“亮复出祁山, 以木牛运,粮尽退军,与魏将张郃交战,射杀郃”。


古山名。(1)又称滥口、蓝口。在今河南省安阳县西。东汉建安九年(204年)袁尚败于曹操,退保此。(2)在今甘肃省礼县东。三国时为军事必争之地。山上筑城,极为严固,相传诸葛亮曾六出祁山攻魏,但据《三国志·诸葛亮传》亮仅出兵五次,而出祁山为两次。其地盛产粮食,所谓“若趣祁山,熟麦千顷”(见《三国志·邓艾传》)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夏庄

    ①即今山东莒县西南六十里夏庄镇。清光绪《山东通志》 卷2《舆图志》 作下庄集。1931年设镇,后省。1984年复设夏庄镇。②即今山东高密市东北夏庄镇。1945年山东革命根据地置胶高县治此。集镇名。(1

  • 马隆卫

    明洪武二十三年(1390)置,属云南都司。治所即今云南马龙县。二十八年(1395)降为马隆守御千户所。

  • 吕阁

    在今云南楚雄市西北四十里吕合镇。明曹学佺《名胜志》:“古阁关滩也。南诏时, 吕纯阳来此,因名地为吕阁。”明杨慎诗:“云送沙桥雨,风迎吕阁花。”

  • 杜原县

    隋开皇十八年(598)改杜陵县置,属高州。治所在今广东阳西县。大业初属高凉郡。唐武德五年(622)复改为杜陵县。古县名。隋开皇十八年(598年)改杜陵县置,治今广东省阳江市西。属高凉郡。唐武德五年(6

  • 破釜塘

    即今江苏西部洪泽湖。《清一统志·扬州府一》 引 《元和志》: 白水陂 “在宝应县西八十里。邓艾所作,与安徽破釜塘相连……隋大业末,破釜塘坏,水北入淮,于是白水塘亦坏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1盱眙县: 洪

  • 天成桥

    在今河南浚县东古黄河上。《宋史·河渠志三》:政和四年(1114),孟昌龄献议导河大伾,可置永远浮桥,谓:“河流自大伾之东而来,直大伾山西,而止数里,方回南,东转而过,复折北而东,则又直至大伾山之东,亦

  • 下花园

    在今河北张家口市东南一百里下花园区。《清一统志·宣化府三》:上花园“在宣化县东南四十里。又有下花园在县东南五十里。相传皆辽萧后种花处”。

  • 浚水

    ①在今河南开封市北。《诗经·邶风·凯风》: “爰有寒泉,在浚之下。” 《水经·渠水注》 引《竹书纪年》: “梁惠成王三十一年三月,为大沟于北郛,以行圃田之水。” 又引 《陈留风俗传》 曰: “县北有浚

  • 十三里桥

    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西。因距城十三里,故名。《晋书·惠帝纪》:太安二年(303),“(河间王)顒遣其将张方, (成都王)颖遣其将陆机、牵秀、石超等来逼京师。乙丑,帝幸十三里桥”。同年冬, “张方

  • 战国楚邑。即今安徽临泉县。《史记· 王翦列传》: “李信攻平兴,蒙恬攻寝,大破荆军。” 即此。古邑名。战国楚邑。在今安徽省临泉县。《史记·王翦列传》:秦王政二十二年(前225年)“蒙恬攻寝,大破荆军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