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硖石镇

硖石镇

即今浙江海宁市。明嘉靖 《嘉兴府图记》卷3: “唐置硖石镇,镇西紫微山与镇东东山相峙,因名。” 南宋初设巡检司,元至正时设税课务,明初改税课局,兼置河泊所。明嘉靖三十四年 (1555)、三十五年 (1556) 倭寇两犯硖石。1949年海宁县迁治于此。


在浙江省海宁市东北部、沪杭铁路南侧。市人民政府驻地。面积6.9平方千米。人口6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硖石,人口6.3万。明嘉靖《嘉兴府图记》:“唐置硖石镇,镇西紫微山与镇东山相峙而名。”唐开元十一年(723年)置硖石市,会昌中置硖石镇,设镇遏使。北宋建炎设巡检司,明洪武十二年(1379年)迁石墩。元至正设税课务,明初改税课局。洪武十六年设河舶所。1928年分置硖一镇、硖二镇、硖四镇、南三镇、北三镇。1935年复称硖石镇。1945年海宁县治迁此。1958年改公社,1959年置镇。1986年起为海宁市治。商贸繁盛,历为海宁、桐乡、海盐等县市物资集散要地。有浙江皮革服装城,猪仔交易闻名省内外。有缫丝、纺织、化纤、丝绸、服装、皮革、机械、五金、化肥等厂。“硖石彩灯”为著名工艺品。沪杭铁路经此,公路通杭州、上海、嘉兴等地。内河航运便利。古迹和纪念地有惠力寺、唐石经幢、明代“紫薇藤”、蒋百里、张宗祥故居和郜家岭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江孜宗山抗英遗址

    在今西藏江孜县城宗山上。清光绪三十年(1904)西藏爱国军民为抗击英国侵略军,在半山前崖曾构筑炮台和其他防御设施。围墙以石块筑成,高5—8米,宽4米。当时英军以新式火器向宗山猛烈进攻,西藏军民誓死抵抗

  • 古水

    一名鼓水、鼓堆泉。汾河支流。在今山西省南部。源出新绛县西北古山下,南流入汾河。《水经·汾水注》:古水“出临汾县故城西黄阜下,其大若轮,西南流,……又西南径魏正平郡北,又西径荀城东,古荀国也。……古水又

  • 广福县

    即安富县。在今湖北郧县东南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淅阳郡安福县:“梁置,曰广福,并为郡。”广福应为安富之讹。古县名。南朝梁置,治今湖北省丹江口市西北。为广福郡治。隋仁寿初改安福县。

  • 巴水驿

    明置,在今湖北浠水县西北三十二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7蕲水县“兰溪镇”条下:“有巴水驿,南北陆道所经也。”

  • 傅家岸镇

    北宋置,属平阴县。即今山东东阿县东北傅家寨。

  • 成都府路

    北宋嘉祐四年(1059)改益州路置,治所在成都府(今四川成都市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邛崃山以东,大渡河以北,龙门山西南及沱江以西大部,以东一小部分地区。元初废。北宋嘉祐四年(1059年)改益州路置,治成都

  • 西无棣县

    元初分无棣县置,属沧州。治所在今河北盐山县东南旧庆云。后并入乐陵县。寻复置。明永乐初避讳,改名庆云县。古县名。蒙古至元二年(1265年)割棣州无棣县之半另置无棣县,治今河北省盐山县东南庆云镇东南五里。

  • 忽毡河

    即忽章河。今哈萨克斯坦锡尔河。

  • 白鹤江

    指今越南西北永富省从越池流经白鹤之红河。《元史·忙古带传》:至元间,“从诸王阿台征交趾,至白鹤江,与交阯伪昭文王战”。《交趾总志》卷1:“白鹤江在三带州。上有洮江,沱江、宣江三水合流于此,下通泸江。”

  • 伏道店

    即今河南汤阴县东南十六里伏道乡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9彰德府汤阴县:伏道店“在县东十二里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