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石鼓楼山

石鼓楼山

在今广东从化市东。《清一统志·广州府》:石鼓楼山“在从化县东三里。其石层叠,有石穴大如屋,溪水汇注,冲击有声, 因名。又名鹅形岭”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女遮谷

    在今甘肃兰州市东三十五里。《宋史·神宗纪三》:元丰四年(1081)“熙河经制李宪败夏人于西市新城,……又袭破于女遮谷,斩获甚众”。即此。

  • 抃傍山

    在今甘肃卓尼县西。《元和志》卷39临潭县:抃傍山“在县东十一里。抃傍,羌语也,羌语呼石为抃,呼高为傍,因以为名”。

  • 左冯翊

    西汉太初元年(前104)改左内史置。《汉书·百官表》 注:“冯,辅也。翊,佐也。”职掌相当于郡太守,辖区相当于一郡,因地属畿辅,故不称郡,为三辅之一。治所在长安城(今陕西西安市西北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渭

  • 蚶江

    即今福建石狮市北蚶江镇。清乾隆四十九年(1784) 置泉州府通判于此。

  • 卧佛院

    在今四川安岳县北六十里八庙乡南卧佛沟。在长达四里的沟内崖间,布满摩岩石刻佛像,在半岩上刻一尊巨大的释迦牟尼涅槃像,长23米,头前刻 “卧佛” 字,上方有二十余躯造像,沟两侧岩壁上有一百三十九龛窟,造像

  • 中甸厅

    清乾隆二十一年(1756)置,属丽江府。治所即今云南中甸县。“中甸”为纳西语“主地”的音译,意即酋长居住的地方,或饲养牦犏牛的寒冷地方。1913年废为中甸县。

  • 石窟寺

    ①在今山西大同市西三十二里云冈镇。始凿于北魏兴安二年(453),大部完成于太和十九年(495)。《魏书·释老志》:“昙曜白帝,于京城西武州塞,凿山石壁,开窟五所,镌建佛像各一。高者七十尺,次六十尺,彫

  • 同心山

    在今四川富顺县东。《寰宇记》卷88富顺监:“同心山在城东五里。”《舆地纪胜》卷167富顺监:同心山,“《图经》:在监东七里。尖峰上有古木一株,迥然众山中。元祐、绍圣间,邦人吕霆、吕造读书其上,俱以文显

  • 即墨侯国

    东汉改即墨县置,属北海国。治所在今山东平度市东南六十里康王城(又名大朱毛)。后复为县。东汉贾复子宗所封,治今山东省平度市东南。后复为即墨县。

  • 石门县

    ①北魏太平真君九年(448)置,为武都郡治。治所在今甘肃武都县西北四十里石门乡(水地坝)。西魏改名安育县。②北魏太和九年(485)置,属临洮郡。治所在今甘肃渭源县西南洮河东岸。西魏废。③北魏置,属武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