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名凌山。又作勃达岭、凌岭、绫岭。即今新疆乌什县西北别迭里山口。为唐时通往西域的重要山隘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温肃州: “又西北三十里至粟楼烽。又四十里度拔达岭。” 玄奘赴天竺经此。古山名。又称凌山。
清雍正三年 (1725) 置,属和硕特部。在今青海同德县西南黄河以东一带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南左翼中旗: “牧地西滨黄河。有恰克图河,东南来流入之。东至巴哈图尔根,南至阿尔坦果尔,西至伊克图尔根,北
即今青海玛多县东北黑海乡。《新唐书·薛仁贵传》:咸亨元年(670)征吐蕃,“军次大非川,将趋乌海……进至乌海城,以待后援”。即今青海省玛多县东北黑海。《新唐书·薛仁贵传》:咸亨元年(670年),吐蕃入
青弋江支流。在今安徽泾县东北。上源汀溪与漕溪合流,经琴高山下称琴溪,北至赤滩乡入青弋江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9宁国府: 琴溪 “在泾县东北二十里。溪侧有石台”。(1)古水名。在今安徽省泾县东北,为青弋江
南宋嘉泰元年 (1201) 改麦新置,治所即今贵州贵定县。元改为新添葛蛮安抚司。南宋嘉泰元年(1201年)置,治今贵州省贵定县,属侯州。元改新添安抚司。
即胤山县。治所在今四川广元市东南一百三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8广元县:允山城“在县东南。……天宝初,改(义清)曰允山,宋初改为平蜀县”。
北魏置,为析阳郡治。治所即今河南西峡县。西魏废帝时改为中乡县。古县名。北魏孝文帝置,治今河南省西峡县。为析阳郡治。西魏废帝改为中乡县。
在今河北滦平县南。清于此设把总驻守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): 承德府滦平县有 “喇嘛洞”镇。
唐南诏置,属拓东节度。即今云南泸西县。宋大理属石城郡。元改广西路。大理国置,治今云南省泸西县。属石城郡。元至元十二年(1275年)改置广西路。
元至正二十年 (1360) 朱元璋改宁越府置,为中书分省治。治所在金华县 (今浙江金华市)。辖境相当今浙江省金华江流域及兰溪、浦江诸市县。至正二十六年 (1366) 后属浙江行省。清属浙江省。191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