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石子镇

石子镇

北宋置,属确山县。在今河南确山县境。


(1)在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东北部。面积41平方千米,人口2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石子,人口 1000。唐为清溪县治,清同治时置石子镇。以镇西石子桥得名。1949年为石子乡,1958年改公社,1984年复乡。1992年设镇,互助乡并入。主产甘蔗、柑橘、油菜籽、花生、黄麻、生猪等。有制糖、酿酒、造纸、农机、建筑、粮油加工、制砖等业。通乡村公路,河通机动船。古迹有镇南城山寺,保存明礼部尚书赵贞古诗碑。(2)在四川省大竹县南部。面积33.1平方千米。人口1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御东街,人口 3000。传清乾隆年间在此建桥,深掘不见底,投石奠基始成,故名。1983年建石子乡,1958年改公社,1983年复乡,2000年建镇。产油菜籽、苎麻、花生等。有煤矿及建材、酿酒、农机修配、食品加工等厂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雁头山

    在今河北霸州市东南二十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 11 霸州 “莫金山” 条下: 台山 “东南五里有雁头山,以鸿雁群集而名。宋时有雁头寨”。

  • 寅陂

    在今江西安福县西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56吉安府: 寅陂 “在安福县西四十里。横截卢水,下流达县前,溉田一万三千亩。宋治平初,知县黄中庸兴筑,至今民享其利”。

  • 茬平县

    秦置,属东郡。治所在今山东茌平县西南。东汉改为茌平县。古县名。秦置,治今山东省茌平县西南。属东郡。东汉改名为茌平县。

  • 三堡镇

    苻秦置,在今陕西宜川县东北。《元和志》卷3丹州:“后魏文帝大统三年,割鄜、延二州地置汾州,理三堡镇。废帝以河东汾州同名,改为丹州。”(1)古镇名。十六国前秦置,在今陕西省宜川县东北。西魏大统元年(53

  • 江家川

    在今陕西富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7鄜州:江家川“在州西百三十里”。

  • 政和县

    ①北魏置,属朔方郡。治所在今陕西吴堡县西北四十里杨家塬。西魏废帝元年 (552) 改名延陵县。②北宋政和五年 (1115) 改关隶县置,属建州。治所即今福建政和县。以年号为名。南宋绍兴中属建宁府。元属

  • 石花堡

    即今贵州松桃苗族自治县东北石花村。清严如熤《苗疆险要考》14松桃厅:石花寨在“城东三十余里。山势崟嵚,径路诘曲,下临深涧”。

  • 太史河

    古九河之一。在今河北东光县之北、泊头市之南。《尚书·禹贡》 疏:“太史,禹大使徒众通其水道,故曰太史。……在东光之北,成平之南。”元于钦《齐乘》卷2:“逾漳而南,清、沧二州之间,有古河堤岸数重,地皆沮

  • 东流县

    五代南唐保大十一年(953)升东流场置,属江洲。治所在今安徽东至县西北东流镇。以大江东流为名。北宋太平兴国三年(978)改属池州。元属池州路。明属池州府。民国初属安徽芜湖道。1928年直属安徽省。19

  • 忻州

    隋开皇十八年(598)置,治所在秀容县(今山西忻州市)。《元和志》卷14:“因州界忻川口为名。”大业二年(606)废。唐武德元年(618)复置忻州,辖境相当今山西忻州市及定襄县地。天宝元年(742)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