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头大寨
在今四川兴文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0兴文县:石头大寨“在县西南,亦都掌蛮寨也。正德十年,蛮部葛魁种普法恶等作乱,诏抚臣马昊等讨之。昊遣兵分道,东从珙县,西从筠连,南自乌蒙东川进讨,攻取老虎、牡猪、岩底等砦,既而西路军围石头大寨,恃险无备,为贼所败”。
在今四川省兴文县西南。明正德十年(1515年),土著普法恶等起事,马昊西路军围石头大寨,即此。
在今四川兴文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0兴文县:石头大寨“在县西南,亦都掌蛮寨也。正德十年,蛮部葛魁种普法恶等作乱,诏抚臣马昊等讨之。昊遣兵分道,东从珙县,西从筠连,南自乌蒙东川进讨,攻取老虎、牡猪、岩底等砦,既而西路军围石头大寨,恃险无备,为贼所败”。
在今四川省兴文县西南。明正德十年(1515年),土著普法恶等起事,马昊西路军围石头大寨,即此。
西汉改燕县置,属东郡。治所在今河南延津县东北三十五里。东汉复为燕县。西晋废。唐武德二年 (619) 复置,属胙州。四年 (621)废。古县名。西汉改燕县置,治今河南省延津县东北,属东郡。东汉复名燕县。
即今云南鹤庆县东南宣化关。明洪武中置土巡检司于此。
在今浙江绍兴市南。《宋书·孔觊传》:泰始二年 (466),“众叛都尽,门生载以小船,窜于嵴山村”,被执。即此。在今浙江省绍兴市境。南朝宋泰始二年(466年)孔凯败走被执于此。
亦作土兀剌河。今蒙古国乌兰巴托西南土拉河,为鄂尔浑河支流。元《圣武亲征录》:“会于土兀剌河上黑林间。”(波斯)拉斯特《史集》作土忽剌河。
在今台湾省澎湖县西北, 白沙岛西北。清高拱乾《台湾府志》卷1:土地公屿“上有石镌神像,不知来自何时,因名”。
在今湖北蕲春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9蕲州:马下山“在州西六十里。高峻难登。相传汉高祖讨英布,下马过此”。
南朝梁置,属南安郡。治所即今福建龙海市西北古县。唐乾元二年(759)移治今漳州市。《寰宇记》卷102漳州龙溪县:“因龙溪为名。”《方舆纪要》卷99漳州府龙溪县:九龙江,“梁大同间有九龙游戏江上,因名县
在今陕西略阳县西南。《元和志》卷22兴州鸣水县: 厨山 “在县南三里。极崇峻幽深,多木蜜,百姓资其利”。
明洪武十九年(1386)置,属安顺州。治所即今贵州安顺市东南三十里宁谷镇。清康熙五十四年(1715)废。明洪武十九年(1386年)置,治今贵州省安顺市东南宁谷镇。属安顺州。后又属普定卫、安顺军民府。清
元至顺二年 (1331) 改银沙罗甸宣慰司置,属云南行省。治所在今云南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北一百十里上允镇。辖境约当今澜沧江以西、萨尔温江以东、小黑江以南地区。明初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