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龙山
①在今江苏江阴市东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9江阴军:白龙山“在县南四十里。上有白龙洞”。《清一统志·常州府一》:白龙山“在江阴县东南五十里。形如龟,俗呼龟山。上有白龙洞”。
②在今浙江云和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4云和县“凤凰山”条:白龙山“在县东南五里,环拱县治,上有冷泉,浮云溪绕其南”。
③在今江西瑞昌市西北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5九江府瑞昌县:白龙山“山麓有白龙泉,出县西二十里悬崖洞中,绕流山麓,溉田甚广”。
①在今江苏江阴市东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9江阴军:白龙山“在县南四十里。上有白龙洞”。《清一统志·常州府一》:白龙山“在江阴县东南五十里。形如龟,俗呼龟山。上有白龙洞”。
②在今浙江云和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4云和县“凤凰山”条:白龙山“在县东南五里,环拱县治,上有冷泉,浮云溪绕其南”。
③在今江西瑞昌市西北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5九江府瑞昌县:白龙山“山麓有白龙泉,出县西二十里悬崖洞中,绕流山麓,溉田甚广”。
即今安徽肥东县西北元疃镇。《清一统志·庐州府》: 圆疃镇 “在合肥县北六十里”。
①即今内蒙古宁城县西北小城子镇。1946年于此置宁城县。1948年迁治八里罕镇。②即今辽宁康平县西北小城子镇。清光绪《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》康平县图:西北有小城。③即今吉林梨树县东北九十里小城子镇。《
南朝至宋代著名瓷窑之一。在今四川邛崃市南五里什方堂。除外,还有市东固驿镇之瓦窑山,西北西桥乡之尖山子,西白鹤乡之大鱼村等处窑址。以产于邛州,故亦名邛窑。
即今江苏吴中市东南四十里莘塔镇。清光绪 《江苏全省舆图》 吴江县图: 东南有莘塔。民国《江苏六十一县志》: 吴江县东南有 “莘塔镇”。
唐方镇名。元和十四年 (819) 置,治所在郓州 (今山东东平县西北)。次年号为天平军。唐方镇名。元和十四年(819年)置,治郓州(今山东东平县西北)。次年改天平军。
即今山东枣庄市南古邵镇。旧属峄县。清光绪《山东通志》卷1 《舆图志》:峄县南有古邵集。
①隋大业元年(605)置,属陇州。治所即今甘肃华亭县。《元和志》卷2华亭县:“以在华亭川口,故名。”大业三年(607)属安定郡。唐属陇州,垂拱二年(686)改名华川县。神龙元年(705)复名华亭县。大
南朝梁置,为黄州治。治所在安平县(今广西防城港市西南东兴镇东南)。辖境相当今广西防城港市及越南芒街一带。隋开皇九年(589)废。南朝梁置,治安平县(今广西东兴市东南)。属黄州。辖境相当今广西壮族自治区
在今四川巴塘县东北党巴乡(当村乡鱼卡通)。以居住于巴楚河岸边的党村、鱼卡通、布须同、易古工、卯溪、扎马、邦喜等七村而名。 《清史稿·土司传》:光绪三十一年(1905)春,“七村沟番民聚众劫杀垦夫,吴以
又名建德力河。即今新疆于阗县境之克里雅河。唐玄奘 《大唐西域记》 卷12瞿萨旦那国: “东行三十余里至媲摩城……媲摩川东入沙碛,行二百余里至尼壤城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