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岳山
即今安徽休宁县西三十里齐云山。《寰宇记》卷104休宁县:白岳山“在县西四十里。山峰独耸,有峻崖小道凭梯而上。其三面并绝壁二百余丈,不通攀援。峰顶阔四十亩,有古阶迹、瓦器、池水、石室,亦尝有道者居之。其东石壁五彩,状若楼台在云中,势欲飞动。又如神仙五六人凭栏观望,久视之乃知非耳”。《元丰九域志》卷6:休宁县“有白岳山”。为全国道教四大名山之一。有摩崖碑刻数以千计。
古山名。在今安徽省休宁县西。唐乾元中,道士龚栖霞隐此。
即今安徽休宁县西三十里齐云山。《寰宇记》卷104休宁县:白岳山“在县西四十里。山峰独耸,有峻崖小道凭梯而上。其三面并绝壁二百余丈,不通攀援。峰顶阔四十亩,有古阶迹、瓦器、池水、石室,亦尝有道者居之。其东石壁五彩,状若楼台在云中,势欲飞动。又如神仙五六人凭栏观望,久视之乃知非耳”。《元丰九域志》卷6:休宁县“有白岳山”。为全国道教四大名山之一。有摩崖碑刻数以千计。
古山名。在今安徽省休宁县西。唐乾元中,道士龚栖霞隐此。
①西汉置,属清河郡。治所在今山东临清市南十五里大辛庄南。三国魏属清河郡。西晋属清河国。北魏属清河郡,移治今临清市东南。北齐省入清河县。②南朝宋侨置,属清河郡。治所在今山东淄博市西南淄川城。隋开皇十八年
西汉改曲阳县置,属常山郡。治所在今河北曲阳县西四里。《水经·滱水注》:“县城在山曲之阳,是曰曲阳,有下,故此为上。”东汉属中山国。三国魏属常山郡。北魏太平真君七年(446)并入新市县。景明元年(500
在今湖南桃源县南十五里。下有潭。《水经·沅水注》: 沅水 “东带绿萝山,绿萝蒙幂,颓岩临水,实钓渚渔咏之胜地,其迭响若钟音,信为神仙之所居”。《道书》 以为第四十二福地。
金置,属平阴县。即今山东肥城市西五十里石横镇。在山东省肥城市西北部。面积92平方千米。人口8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石横村,人口 2000。该村建于东周,因邻近一条石头山沟得名“石沟”;一说金代后期曾有一
指今越南东南部顺海省藩朗一带。《明史·占城传》:成化十七年(1481),“古来遣使朝贡,言……自邦都郎至占腊止五处,臣兄权国未几,遽尔陨殁”。正德五年(1510)给事中李贯言:“占城自古来被逐后,窜居
①西晋改界休县置,属西河国。治所在今山西介休市东南十五里。后废。北魏太和八年(484)复置,属西河郡。移治今介休市。北周废。隋开皇十八年(598)改平昌县为介休县,属介州。治所即今介休市。大业初属西河
一名海伦奔山。今黑龙江省北部之小兴安岭。民国《黑龙江志稿》卷4:布伦山“一作布隆山,又作白罗, 又曰小兴安岭。木库山南来之幹山也,(乌云)县西南三百五十里,高七十丈,径二百四十里,科尔芬河源所出,跨乌
在今甘肃华亭县北四十里。明置巡司于此。
在今河南开封市北。乃黄河泛滥之水汇成。《续资治通鉴》:南宋端平元年(1234)八月,蒙古军“决黄河寸金淀之水”灌宋军,宋军被迫南撤。古湖泊名。在今河南省开封市北,为黄河泛滥时所汇聚。南宋端平元年(12
①在今广东罗定市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罗定州:水西营在“州西二里。又州东二里有水东营,俱嘉靖十三年设,以在泷水旁而名”。②即今广东仁化县北七十里恩村。明洪武七年(1374)置恩村巡司于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