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堂山
在今陕西蒲城县东北三十五里。宋敏求《长安志》卷18蒲城县:“白堂山在县东北三十五里,《旧图经》曰:山之前,秦白起立寨之所, 因以为名。”
在今陕西蒲城县东北三十五里。宋敏求《长安志》卷18蒲城县:“白堂山在县东北三十五里,《旧图经》曰:山之前,秦白起立寨之所, 因以为名。”
①指今四川奉节县东长江瞿塘峡和巫山县之巫峡。《资治通鉴》:南朝陈天康元年(566),“周信州蛮冉令贤、向五子王等据巴峡反,攻陷白帝,党舆连结二千余里”。即此。②即巴国三峡的简称。指今四川重庆市至涪陵市
即今河南西平县西南七十四里出山乡。民国初置县佐驻此。
东汉永初六年 (112) 置,在今四川会理、会东二县境。为皇家牧马之地。在今四川省会理县一带。东汉永初六年(112年)置,为牧马之地。
在今四川绵阳市北。民国《绵阳县志》卷1:兴龙山在“治北六十里。旧名龙鼻觜。山半有石刻 ‘古龙鼻觜’ 四大字”。清嘉庆五年(1800)德楞泰镇压白莲教义军,曾驻此,改名兴龙山。即“兴隆山”。
清置,属祁县。即今山西祁县东北十五里贾令镇。《清一统志·太原府一》: 贾令镇 “在祁县北十五里。以春秋时晋大夫贾辛名。旧置贾令驿,明嘉靖十二年移治城西,因筑堡于此”。在山西省祁县北部、汾河东岸。面积6
春秋晋邑。即今河南沁阳市。《左传》: 宣公十七年 (前592),“晋人执晏弱于野王”。战国属韩。《史记· 白起传》: 秦昭王四十五年 (前262),“伐韩之野王,野王降秦”。秦置野王县。古邑名。野又作
在今湖北竹山县东南。民国 《湖北通志》卷36竹山县: 界山塘“ 《光绪舆地记》: 在城东六十里。驻把总”。
东汉光武帝改县置, 属汝南郡。 治所在今安徽临泉县。三国魏改为固始县。
在今江西信丰县城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8赣州府: 信丰守御千户所 “在县治西北。洪武十七年建”。
①又作泲水。古四渎之一。包括黄河南、北两部分。《尚书·禹贡》: “导沇水,东流为济,入于河。” 当指黄河以北部分; 又 “溢为荥,东出陶丘北,又东至于菏,又东北会于汶,又东北入于海”。指黄河以南部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