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云县
北周天和元年(566)改武乡县置,属褒中郡。治所即今陕西汉中市东北武乡镇。隋大业初废。唐武德三年(620)复置, 九年(626)废。
古县名。北周天和元年(566年)改武乡县置,治今陕西省汉中市东。属汉中郡。隋大业初废。唐武德三年(620年)复置,九年又废。
北周天和元年(566)改武乡县置,属褒中郡。治所即今陕西汉中市东北武乡镇。隋大业初废。唐武德三年(620)复置, 九年(626)废。
古县名。北周天和元年(566年)改武乡县置,治今陕西省汉中市东。属汉中郡。隋大业初废。唐武德三年(620年)复置,九年又废。
金贞祐二年(1214)改永平县置,治所即今河北顺平县。元属保定路,至元二年(1265)复为永平县,寻升为完州。明洪武二年(1369)改为完县。金贞祐二年(1214年)升永平县置,治今河北省顺平县。辖境
西汉置,属代郡。治所在今河北蔚县东北。三国魏废。
北宋置,在今江苏丹阳市东五十里江南运河上。《宋史·河渠志六》:“哲宗元祐四年,知润州林希奏复吕城堰,置上下闸,以时启闭。”
即今新疆阿合奇县西苏木塔什乡。《清一统志·乌什》: 松塔什山 “在乌什西南,额尔齐斯哈喇山西南四十里,北当孔道。因山名地,亦称松塔什”。
即景阳郡。治所在今四川营山县东六十里黄渡镇景阳村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: “宕渠县梁置,并置境阳郡,开皇初郡废。”
明洪武二十二年(1389)改龙州置,属四川都司。治所在今四川平武县。二十八年(1395)升为龙州军民指挥使司。
在今江苏灌云县西北。其北有小伊山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2海州“蛎山”条下:“州南百里有大、小伊山,南北相距约二十里。”
又作岳镇。清置,属华阴县。在今陕西华阴市东五里。镇有西岳庙,俗称华阴庙。
清光绪末置,属瑷珲副都统。在今黑龙江省漠河县西北漠河乡西北极村。后废。
即承化寺。今新疆阿勒泰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