田家会镇
即今山西离石县东田家会镇。《清一统志·汾州府》 “吴城镇”条下:田家会镇“在州东”。
在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西南部。面积76.8平方千米。人口1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田家会,人口 3000。1949年属离石县七区,1954年改田家会乡,1958年属城关公社。1959年析置田家会公社,1984年改镇。产玉米、高粱、马铃薯、谷子。有采煤、炼焦、化工、农具、建材等厂矿。307国道经此。
即今山西离石县东田家会镇。《清一统志·汾州府》 “吴城镇”条下:田家会镇“在州东”。
在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西南部。面积76.8平方千米。人口1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田家会,人口 3000。1949年属离石县七区,1954年改田家会乡,1958年属城关公社。1959年析置田家会公社,1984年改镇。产玉米、高粱、马铃薯、谷子。有采煤、炼焦、化工、农具、建材等厂矿。307国道经此。
在今浙江杭州市南凤凰山麓、钱塘江滨。《宋书·孔觊传》: 南朝宋泰始二年 (466),吴喜“进军柳浦……自柳浦渡,趋西陵”。《南齐书·沈文季传》: “ (唐) 寓之进柳浦,登岸,焚郭邑。” 即此。隋、唐
明置,在今河南新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0光山县: 界河关在 “县南百十里。《志》 云,三道河源出于此。关南至麻城县九十里。……有巡司戍守”。
即汉参户县治。在今河北青县西南二十八里木门店镇。《元和志》卷18沧州:“参户故城,一名木门城。”《寰宇记》卷65引《舆地志》云:“中有大树,因名木门。”
即今河南光山县东南砖桥镇。明嘉靖《光山县志》 卷1 《里店》: 砖桥店 “在县东南四十里”。
1913年改绵州置,属四川西川道。治所即今四川绵阳市。以治地在绵山之阳故名。1928年直属四川省。城濒涪江西岸,为水陆冲要,自剑阁而南,至此地势始平,为川西著名大县。昔有 “蜀道咽喉”,“剑门锁钥”
即今安徽青阳县东长山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7青阳县:古长山“在县东南三十里, 秀拔群山。宋范仲淹尝读书其中,更名读山”。
在今湖南耒阳市东北四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衡州府一》: 骜山 “山色竦秀,特出不群,有桀骜之状,故名”。《舆地纪胜》、《方舆纪要》 作“骜山”。
一作三巴。即今西藏比如县东南白嘎区那如乡驻地色那贡巴。清乾隆《卫藏通志》卷15载:“三纳拉巴族,属下五十户,东至达隆宗(边坝),南至俄喀,西至拉哩(嘉黎),北至加树边噶尔。”为藏北三十九族之一。
即今西藏察隅县西北波罗。清末刘赞廷 《波密日记》: “由科麦县至察隅县,计程六百三十五里。由县治西南行,三十里俄京宿,一百二十里至波罗宿。” 即此。“波罗”,藏语意为搬回。相传当地人是从外地迁回来的。
北魏太和十二年(488)置,属东雍州。治所在今山西翼城县东南二十里北绛村。孝昌三年(527)属北绛郡。隋开皇十八年(598)改翼城县。古县名。北魏太和十二年(488年)置,治今山西省翼城县东南北绛。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