瑷珲县
1913年改瑷珲厅置,属黑龙江省黑河道。治所即今黑龙江省黑河市南爱辉镇。1928年直属黑龙江省。1934 年瑷珲县迁治黑河屯(今黑河市)。1956年改名爱辉县。1983年裁入黑河市。
旧县名。本黑河府,1912年裁府入瑷珲厅,1913年废厅改设瑷珲县,治瑷珲城(今黑龙江黑河市南爱辉镇)。1934年迁黑河屯,即今黑河市驻地黑河镇。抗日战争胜利后迁返瑷珲城。因生僻难认,1956年更名爱辉县。
1913年改瑷珲厅置,属黑龙江省黑河道。治所即今黑龙江省黑河市南爱辉镇。1928年直属黑龙江省。1934 年瑷珲县迁治黑河屯(今黑河市)。1956年改名爱辉县。1983年裁入黑河市。
旧县名。本黑河府,1912年裁府入瑷珲厅,1913年废厅改设瑷珲县,治瑷珲城(今黑龙江黑河市南爱辉镇)。1934年迁黑河屯,即今黑河市驻地黑河镇。抗日战争胜利后迁返瑷珲城。因生僻难认,1956年更名爱辉县。
东晋咸康八年(342)立。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东九华山南。《宋书·礼志》:“北郊,晋成帝始立,本在覆舟山南,宋太祖以其地为东游苑,移于山西北。后以其地为北湖,移于湖塘西北,其地卑下泥湿,又移于白石村东。
又作希贤。元置,在今黑龙江省东宁县西南。元《析津志》天下站名:“东洋州百二十(里)土罗火,百三十(里)希田。”
元至元十三年(1276)置,属陆凉州。治所在今云南陆良县北三十里芳华镇。《元混一方舆胜览》芳华县:“四时皆春,故名。”明永乐初废入陆凉州。古县名。元至元十三年(1276年)置,治今云南省陆良县北芳华镇
即今内蒙古宁城县西坤都伦河,为老哈河支流。《清一统志·喀喇沁》:纳林昆都伦河“源出右翼南九十里。东北流会数小水,绕旧大宁之北入老河”。
唐垂拱二年(686)改新丰县置,属雍州。治所即今陕西临潼县东北新丰镇。神龙元年(705)复名新丰县。古县名。唐垂拱二年(686年)改新丰县置,治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东北新丰镇。属雍州。神龙元年(705
北宋置,属观州。治所在今广西东兰县境。宣和三年 (1121) 废。
①三国吴赤乌中分陵阳县置,属丹阳郡。治所在今安徽青阳县南五里青通河东岸。西晋属宣城郡。南朝梁属南陵郡。隋开皇九年 (589)废。②唐天宝元年 (742) 改房子县置,属赵郡。治所即今河北临城县。《元和
春秋时齐地。在今山东肥城市西。《左传》:襄公十八年 (前555),晋侯伐齐,入平阴,“荀偃、士丐以中军克京兹”。杜注: “京兹,在平阴城东南。”古邑名。春秋齐邑。在今山东省肥城市西。鲁襄公十八年(前5
在今山东曹县西南五十里。《水经·济水注》:南济“又东北右合菏水,水上承济水于济阳县东,世谓之五丈沟”。
①见于 《禹贡》 的先秦河水 (黄河) 自宿胥口 (今河南浚县西南) 东行,宿胥口以北河水故道内黄县以南一段,受黎阳县诸山泉流汇注,由原来的浊流变成清流,因称之为清河。战国时期清河在内黄县受洹水后折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