琅
又名琅山、 浪峤南屿。 即今台湾省本岛南部恒春半岛。 连横 《台湾通史·抚垦志》: “琅在台之极南,或作郎娇,番语也,归化之番凡十八社。”清光绪元年 (1875) 置恒春县。
又名琅山、 浪峤南屿。 即今台湾省本岛南部恒春半岛。 连横 《台湾通史·抚垦志》: “琅在台之极南,或作郎娇,番语也,归化之番凡十八社。”清光绪元年 (1875) 置恒春县。
又作那拉河。即今俄罗斯阿穆尔州东北、谢列姆扎河支流诺腊河。《清一统志·黑龙江》 “英克河”条下:纳喇河“在(黑龙江)城东北一千二百里,俱出东北兴安岭,南流入西林穆丹河”。
战国魏邑。即今河南汤阴县治。《战国策·赵策三》: “魏安厘王使将军晋鄙救赵。畏秦,止于荡阴不进。” 即此。古邑名。即今河南省汤阴县。《战国策·赵策三》:“魏安釐王使将军晋鄙救赵,畏秦,止于荡阴。”即此
①南朝宋大明元年(457)侨置,为华山侨郡治。治所即今湖北宜城市。西魏改为汉南县。②唐上元二年(761)改吴山县置,属陇州。治所即今陕西宝鸡县西北县功镇。后复名吴山县。③1944年晋冀鲁豫革命根据地由
在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内,位于南威岛南23海里。为一群散列暗礁,水深6.4米。1935年公布名称为湾滩。1947年改名奥援暗沙。
南朝梁、陈间改攸县置,属湘东郡。治所在今湖南攸县东北。隋废。古县名。南朝梁、陈间以攸县改名,治今湖南省攸县东北。属湘东郡。隋开皇九年(589年)废,并入湘潭县。
唐武德五年(622)置,属源州。治所在今越南义静省香山一带。贞观后废。
北宋政和三年 (1113) 改苍孤砦置,属沧州。在今河北青县东。为沿边戍守处。
①南朝宋侨置,属顿丘郡。治所在今山东章丘市西南(章丘县旧城绣惠镇西南四十里鸡山东)。北魏属东魏郡。隋开皇六年(586)改为亭山县。②北魏改卫县置,属顿丘郡。治所在今河南清丰县东南。北周属昌乐郡。隋开皇
春秋晋地,在今山西介休市南。《左传》:桓公二年(前710),“其弟以千亩之战生,命之曰成师”。《史记·周本纪》:周宣王三十九年(前789),“战于千亩,王师败绩于姜氏之戎”。一说在今山西安泽县北。古邑
隋开皇四年 (584) 置,属会州。在今四川理县北一百十里上孟乡。唐武德七年 (624) 改为定廉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