玉泉水
①在今山西黎城县北。源于源庄乡源泉村西南。东流河北涉县境内入清漳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2黎城县:玉泉水在“黎城县西北五十里。山下有石窍三,泉喷涌而出。合为一川,入河南涉县界,注清漳”。
②在今湖北当阳市西南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当阳县:“南有玉泉山,玉泉水出焉。”《清一统志·荆门州》:玉泉水“俗名金龙池。在玉泉寺阶东,其东翠寒山下,珠泉出焉,每鼓掌,泉如串珠而上,西流与玉泉合,折而东,径已公岭,又东径县城,合沮水”。
①在今山西黎城县北。源于源庄乡源泉村西南。东流河北涉县境内入清漳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2黎城县:玉泉水在“黎城县西北五十里。山下有石窍三,泉喷涌而出。合为一川,入河南涉县界,注清漳”。
②在今湖北当阳市西南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当阳县:“南有玉泉山,玉泉水出焉。”《清一统志·荆门州》:玉泉水“俗名金龙池。在玉泉寺阶东,其东翠寒山下,珠泉出焉,每鼓掌,泉如串珠而上,西流与玉泉合,折而东,径已公岭,又东径县城,合沮水”。
在今四川眉山县东七里蟆颐山上。旧名共饮亭。南宋嘉定间,眉州知州魏了翁扩建,改名江乡馆,有江乡馆记。《宋史·魏了翁传》:“复蟆颐堰,筑江乡馆,利民之事,知无不为。”
北魏置,治所在文安县(今陕西延川县西南文安驿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延川县地。隋开皇初废。
在今青海化隆回族自治县南,黄河北岸。《后汉书·马武传》:显宗初, 马武击羌人,“羌乃率众引出塞,武复追击到东西邯,大破之”。即此。
南朝梁置,属光州。治所在光城县 (今河南光山县)。北齐改为光城郡。
①西晋惠帝置,属新兴郡。治所在今山西定襄县西北四十里。北魏太平真君七年 (446) 并入定襄县。②唐武德七年 (624) 改常乐县置,为瓜州治。治所即今甘肃安西县东南锁阳城。大历后陷于吐蕃。古县名。(
即今江苏泗阳县西北穿城乡。《清一统志·淮安府二》: 穿城 “在桃源县北五十里”。
春秋周邑。 在今河南巩义市西南。 《左传》:昭公二十三年 (前519),“二师围郊。癸卯,郊、溃”。 杜注: “河南巩县西南有地名中。” 《水经·洛水注》: “又有
①唐贞观四年(630)置,属资州。治所在今四川资阳市东八十里丹山镇。《元和志》卷31丹山县:“取界内崇丹山为名。”六年(632)并入内江县。七年(633)复置。唐末五代曾移治今资中县西五十里。北宋乾德
在今湖北黄石市西铁山区。唐、宋时已设冶铁场。清光绪十七年(1891)建汉阳铁厂。二十二年(1896)改为商办。三十四年(1908)与萍乡煤矿合并,成立汉冶萍煤铁厂矿有限公司。民国时年产五十万吨铁。今属
在今云南路南彝族自治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5路南州:达子城在“州东三十里。夷语为底伯庐。其城起自曲靖,底于广西,绵延三百里,昔蛮酋兄弟筑此分界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