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献县

献县

明洪武八年 (1375) 改献州置,属河间府。治所即今河北献县。民国初属直隶津海道。1928年直属河北省。


在河北省东南部。属沧州市。面积1191平方千米。人口56.6万。辖4镇、13乡。县人民政府驻乐寿镇。西汉置乐成县,治今献县东南,为河间国治。东汉改名乐陵县。三国魏复名乐成县。晋更名乐城县。北魏太和十一年(487年)徙今献县治。隋开皇十八年(598年)更名广城县,仁寿元年(601年)又改名乐寿县,属河间郡。唐属瀛州,后改隶深州。宋属河间府。金天会七年(1129年)于乐寿置寿州,天德三年(1151年)改寿州为献州。明洪武初乐寿县省入献州,洪武八年(1375年)献州降为献县,属河间府。清乾隆《河间府新志》:“金天德中,以其为汉河间献王封国,献陵在焉,故特名其州为献。”献王即汉武帝刘彻之兄刘德。献县以此为名。清因之。1913年属直隶省渤海道,次年改属津海道,1928年直属河北省。1938年属晋察冀边区。1949年属沧县专区,1958年属天津专区,同年改属天津市,1961年属沧州专区(1968年改地区)。1993年划归沧州市。地处河北平原中部,地势低平。滹沱河、滏阳河、滏阳新河、子牙河、子牙新河流经县境。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。农产小麦、玉米、棉花、花生。特产金丝小枣、鸭梨。有化工、纺织、农机、地毯、建材等工业。草编织品、补花为传统手工艺品及县外贸大宗商品。石黄高速公路和106、307国道等经县境。古迹有汉河间国献王陵、单桥石桥等。张庄天主教堂国内驰名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黄阳县

    即莫阳县。治所在今广东阳春市西南。《晋书·地理志》 作黄阳。

  • 散毛誓崖等处军民宣抚司

    元至正六年 (1346) 改散毛府置,属四川行省。治所即今湖北来凤县西北猴栗。元末明玉珍改为散毛沿边军民宣慰司。元至正六年(1346年)改散毛府置,治今湖北省来凤县。元末明玉珍时改置散毛沿边军民宣慰司

  • 封统郡

    西魏废帝元年 (552) 置,属宁州。治所同昌县 (今四川南坪县白水江东岸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南坪县中部地。后废。

  • 右厢朝顺监军司

    简称右厢监军司。西夏置,治所在克夷门(今宁夏银川市西北贺兰山口)。元废。西夏置,治克夷门(今宁夏银川市北贺兰山口)。元废。

  • 李馆

    在今河南民权县东北六十里老李馆村。东、北与山东曹县为邻。为鲁西南抗日根据地之一。李馆地道开挖于抗日战争初期,以李馆村为中心,南过大堤通任庄、李庄、尹庄、前后相府营五个自然村,东南顺大堤达汤水口,北联山

  • 黄田岭

    在今福建永安市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7永安县: 黄田岭在 “县南六十里,接漳州府龙岩县界”。

  • 盘江十一城

    在今贵州晴隆县境。《清一统志· 兴义府》: 盘江十 一城 “在安南县盘江坡、板桥、海子、马场诸要寨地。明天启中,监司朱家民建以御苗,曰连云、曰有嘉、曰靖氛、曰恬波、曰奏肤、曰龙新、曰资孔、曰项新、曰定

  • 晋宁军

    北宋元符二年 (1099) 升葭芦寨置,治所即今陕西佳县。金大定二十二年 (1182) 改设晋宁州。北宋元符二年(1099年)以葭芦寨置,治今陕西省佳县。属河东路。辖境约当今陕西省佳县、吴堡县和山西省

  • 保定堡

    明万历三十二年 (1604) 置,在今甘肃景泰县东南。

  • 大共镇

    在今安徽祁门县北五十里大洪岭下。宋淳熙《新安志》卷4祁门县:大共镇“在县北。绍兴二十三年正月例罢收税坊”。元、明置巡司于此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8祁门县:大共山“下旧有大共镇。元置。今废”。《明史·地理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