猊山
在今广东增城市东。《元和志》 卷34广州增城县: 猊山 “在县东南二十三里。多婆娑摩竹,围三、四尺,至坚,里人以为弓。弓形如弩”。
在今广东增城市东。《元和志》 卷34广州增城县: 猊山 “在县东南二十三里。多婆娑摩竹,围三、四尺,至坚,里人以为弓。弓形如弩”。
即中央革命根据地。
宋大理置,属永昌府。即今云南凤庆县。元改庆甸县。
四川省的简称。唐至德二年(757)分剑南节度使为东西川两节度使,合称两川。北宋乾德三年(965)并两川置西川路,开宝六年(973)析置峡西路,合称为川峡路。咸平四年(1001)又分为益、利、梓、夔四路
在今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镇对岸,俄罗斯阿穆尔州南。北起精奇里江,南抵豁尔莫勒津屯,长约一百八十里;西起黑龙江,东达清光绪十五年(1889)挖掘界濠,宽约八十里,为境内六十四个村屯的总称。原为旧瑷珲的所在
唐圣历元年 (698) 置,属富州。治所在今广西昭平县东北思勤江西岸走马乡陶唐村。二年(699) 为武安州治。开元二年 (714) 仍属富州。天宝初属开江郡。乾元初复属富州。北宋天宝五年(972) 废
即五篆山。在今广西东兰县西南八十里。《清一统志 ·庆远府》: 武篆山 “一名五篆山。耸秀菁葱,上多大猿奇鸟”。
①西晋永嘉元年 (307) 分荆、广两州置。治所在临湘县 (今湖南长沙市)。《寰宇记》 卷114潭州引郭仲产 《湘州记》 云: “以西临湘水为名。” 辖境相当今湖南湘、资二水流域及湖北陆水流域。东晋咸
即今福建金门县东北官澳。明属同安县,置巡司于此。
即今山东蓬莱市东南三十里刘家沟镇。清道光《蓬莱县志》卷1《市廛》有刘家沟。
洣水支流。宋本 《寰宇记》 卷115茶陵县有 “茶水”。源出今湖南茶陵县东景阳山,西流入洣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