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洪武九年 (1376) 置,属山东都司。治所在今山东蓬莱市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36登州府: 登州卫在 “治府城内。……领左、右、中、前、后、中左、中右七千户所”。
又称伴溪落恐部。宋大理置,属秀山郡。在今云南红河县西南二十六里朝阳。元属和泥路。明改落恐甸长官司。
三国魏置,属齐郡。治所在今山东淄博市西南淄川城东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三少帝纪》: 正始元年 (240),“以辽东汶、北丰县民流徙渡海,规齐郡之西安、临菑、昌国县界为新汶、南丰县,以居流民”。西晋废。旧县
亦作王鋐堡。明置,属宁夏卫。即今宁夏永宁县南望洪乡。
①在今河北抚宁县南二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7抚宁县: 紫荆山 “下临洋河,麓有立石,状如妇人”。即此。② 一名紫金山。即今山西朔州市东南约六十里紫金山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4 马邑县: “紫荆山在县南五十
元置。即今江西峡江县(巴丘)。明废。元置,即今江西省峡江县。属新淦州。明时废。
在今山西左云县北四十里威鲁村。《清一统志·朔平府》: 威鲁堡 “在县东北。东至边墙三里,北至边墙二里。明嘉靖二十一年筑,周二里有奇。属助马路”。
即今江西婺源县西高砂乡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8徽州府婺源县: 高砂镇 “在县西南三十里。元置高砂税务所于此。至正十二年兵毁。明洪武八年裁革。《闻见录》: 自乐平县趋太白巡司,德兴县趋吴家湾,会于高砂,进抵
在今山西清徐县西北。《元和志》 卷13清源县: 隋开皇十六年 (596) 置,“因县西清源水为名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0清源县: 清源水 “自平地涌起,亦曰平泉,一名不老池,引流溉田,水溢则东南注于汾
在今四川乐山市金口河区金河镇。明曹学佺《蜀中广记》 卷35 《边防记》: 峨眉县 “射箭坪外八里至黑龙溪,四里至虎皮冈,始分两岐。右路由上马胜溪至金口厂,为邛部司新附籍之民,名归化乡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