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炎帝陵

炎帝陵

又称天子坟。在今湖南炎陵县城西南三十里塘田乡鹿原陂。炎帝为远古时代部族首领,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。晋皇甫谧 《帝王世纪》 称,葬于长沙。宋罗泌 《路史》 载: “崩葬长沙茶乡之尾,是曰茶陵。”《新定九域志》卷6衡州有 “炎帝庙及陵”。《舆地纪胜》卷63茶陵军: 炎帝庙“在茶陵县西南帝陵侧。乾德五年始访得陵,即诏建庙”。后经历代修葺。1940年重修主体建筑炎帝殿。1954年除夕遭火焚毁。1986年按原貌修复。


(1)简称炎陵,又称天子坟。在湖南省炎陵县城西南15千米处。炎帝即神农氏,为传说中的古帝,史称其教民耕农,尝百草,发明医药。晋皇甫谧著《帝王世纪》载,葬于长沙。宋罗泌《路史》载:“崩葬长沙茶乡之尾,是曰茶陵。”(炎陵县前身酃县为南宋时由茶陵分置)明万历四十八年(1620年)吴道南所撰碑记云,宋太祖登极,遍访古陵不得,忽梦一神指点,才于茶乡觅见帝陵。陵前原建有规模宏大的祠、坊、“天使行馆”等。陵侧有明清御祭碑数方,“洗药池”传为炎帝采洗草药之处。四周古木掩翳,洣水环流,岸畔有石若龙首、龙爪,称“龙脑石”。1986年修复。坐北朝南,有正门、祭祀亭、炎帝殿及配享殿、陵寝四进。并整理炎陵道路,新建时祭公馆、神农阁等,经常举办大型祭祀活动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(2)在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神农乡常羊山上。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之一炎帝的陵寝。据传,神农乡是炎帝神农氏的生长地,盛唐前神农境内就有规模宏大的神农庙、炎帝殿,至今仍有神农寝骨台和“九龙泉”残碑等遗迹。1993年炎帝陵寝在此建成。同年4月,宝鸡市举行了盛大的移灵仪式,炎帝陵已成为海内外炎黄子孙祭祀炎帝先祖的圣地。重建的炎帝陵分为陵前区、祭祀区、墓冢区三部分。陵区总面积 3300 平方米。陵前区包括十里神道及“九龙泉”遗址等;祭祀区设拜炎阁及祭祀广场;墓冢区在常羊山中峰顶,墓周为松柏林和碑林。整体建筑群以山取势,三面临空,给人以雄伟、神圣、肃穆、古雅之感。

炎 帝 陵


猜你喜欢

  • 文乡城

    在今山东高唐县西南清平镇南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“漯水又东北径文乡城东南”,即此。

  • 阜城县

    ①西汉置,属勃海郡。治所在今河北阜城县东古城镇。东汉废。西晋复置,仍属勃海郡。北齐天保七年 (556) 移治今阜城县。隋属信都郡。唐属冀州,天祐二年 (905) 改名汉阜县。五代汉复名阜城县。北宋属永

  • 荣昌县

    明洪武六年 (1373) 改昌宁县置,属重庆府。治所即今四川荣昌县。明曹学佺 《蜀中广记》 卷53: 荣昌县 “以介于荣、昌二州之间为名”。民国初属四川东川道。1928年直属四川省。在重庆市西部,面积

  • 兴武营

    明正统九年(1444)置,即今宁夏盐池县西北兴武营。正德元年(1506)改置兴武营守御千户所。清改为宁夏守御所。后废。

  • 显宁陵

    南朝陈宣帝刘顼陵墓。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南牛头山西北。《元和志》 卷25 上元县: 宣帝顼显宁陵 “在县南四十里牛头山西北”。《清一统志·江宁府二》 引 《县志》: “其地旧名陵里,亦曰天子陵,石兽尚存,

  • 周城县

    北魏太平真君六年 (445) 置,属平秦郡。治所在今陕西岐山县东北五十里。北周天和三年(568) 移治今陕西眉县东北渭河北岸,属岐山郡。隋开皇十八年 (598) 改名渭滨县。古县名。北魏太平真君六年(

  • 永泰城堡

    明万历三十二年(1604)于旧老虎城置,在今甘肃景泰县西南。设副总兵镇守。清初设游击,后改设千总。

  • 安河卫

    明永乐三年(1405)置,属奴儿干都司。治所在今黑龙江省林口县西北五道河子附近。后废。明永乐三年(1405年)置,治所未详。辖有今黑龙江省牡丹江支流五道河子河流域。后废。

  • 西沛郡

    南朝梁侨置,属霍州。治所在今安徽霍山县境。北魏以后废。

  • 昭明县

    西汉置,为真番郡治。治所即今朝鲜黄海南道信川郡西湖里。始元五年 (前82) 属乐浪郡,为南部都尉治。西晋改为南新县。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朝鲜黄海道信川郡北西湖里。为乐浪郡南部都尉治。西晋改名南新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