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灵石县

灵石县

隋开皇十年(590)置,属介州。治所即今山西灵石县。《元和志》卷13灵石县:“因巡幸开道得瑞石,遂于谷口置县, 因名灵石。”大业初属西河郡。唐属汾州。元属霍州。明属平阳府。清属霍州。民国初属山西河东道。1928年直属山西省。


在山西省中南部、吕梁山东麓、太岳山西麓。属晋中市。面积 1206 平方千米。人口23.7万。辖6镇、6乡。县人民政府驻翠峰镇。隋初属平昌县(今介休市)。开皇十年(590年)文帝杨坚巡幸开道获一瑞石,以为灵瑞,遂命名为“灵石”(《元和郡县志》);割平昌县置灵石县,属西河郡。唐武德元年(618年)属吕州,贞观十七年(643年)属汾州。金贞祐三年(1215年)改属霍州,次年复属汾州。元改属。明万历二十三年(1595年)改属汾州府,四十三年改属平阳府。清乾隆三十七年(1772年)改属霍州。1914年属河东道,1927年直属山西省。1948年属榆次专区。1958年灵石、介休、孝义三县并为介休县。1961年三县分治,恢复灵石县,属晋中专区。1968年属晋中地区,1999年属晋中市。地处吕梁、太岳两山,太原、临汾两盆地之间,汾河中游地区。汾河、静升河、仁义河、交口河、段纯河流经境内。属南温带半干旱气候。农产以小麦、玉米、谷子、豆类、高粱、油料作物为主。矿产有煤、硫铁、铜、钼、锰、石膏、石灰石、铝土、耐火黏土、石英、萤石、长石等。工业有煤炭、冶金、采矿、化工、棉织、焦化、机械、建材等。同蒲铁路和108国道经过县境。名胜古迹有吕祖庙、资寿寺、石膏山风景区、韩信墓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宛亭

    即春秋宛濮邑。在今河南封丘县东北。《左传》: 僖公二十八 (前632),“宁武子与卫人盟于宛濮”。杜注: “陈留长垣县西南有宛亭,近濮水。”

  • 皮村隘

    在今广东新丰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3惠州府新丰县:皮村隘“在县西北。又有腊溪等隘,皆接英德县界。旧为盗薮,设兵戍守”。

  • 湖里县

    西魏置,属南乡郡。治所在今河南淅川县南。北周废。

  • 老张家村

    在今安徽涡阳县西北十二里张老家乡。清嘉庆十五年(1810)捻军领袖张乐行出生于此。今尚存张乐行故居。

  • 乙离骨岭

    即今朝鲜咸镜南、北道分界之摩天岭。《金史·世纪》:穆宗时,太祖“命胜管、醜阿等抚定乙离骨岭注阿门水之西诸部居民”。即此。

  • 景谷县

    ①隋开皇十八年 (598) 改平兴县置,为沙州治。治所即今四川青川县东北沙州镇 (白水街)。《元和志》 卷22景谷县: “因县北景谷为名。” 大业初属义城郡。唐武德初属利州,四年 (621) 为沙州治

  • 抚州

    ①隋开皇九年(589)以临川郡改置,治所在临川县(今江西临川市西)。大业初改为临川郡。唐武德五年(622)复为抚州,天宝元年(742)又改为临川郡。乾元元年(758)复为抚州。宝应元年(762)与县同

  • 把平砦长官司

    ①元置,属顺元路安抚司。治所在今贵州贵定县南六十里。后废。②明洪武十五年(1382)置,属贵州卫。治所在今贵州龙里县东南。寻属龙里卫。二十九年(1396)改属新添卫。清属贵定县。后废。

  • 水湾集

    即今山东无棣县东北水湾镇。民国《无棣县志》卷2:水湾桥“在县东北三十五里”。

  • 西周封国。姬姓。始封之君为周宣王弟友。都于棫林 (一作咸林,今陕西华县)。《史记· 郑世家》: 周宣王二十二年 (前806),“友初封于郑”。幽王末年徙都新郑 (今河南新郑市)。春秋时因地处中原地区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