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灵峰

灵峰

①在今安徽宁国县东北二十五里,北接宣州市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8宁国县“旗鼓山”条下:通灵峰“南去县二十五里。上有鸡冠石,绝顶宽平,泉出龙湫,下为溪流环绕,与旗鼓诸山,并为县北屏障”。

②在今浙江杭州市西。宋苏轼《题灵峰寺壁》诗,有“灵峰山上宝陀寺”句。

③一名白云岩。在今福建武夷山市西南九曲溪北。《清一统志·建宁府》 “天柱峰”条下:灵峰“一名白云崖,在武夷九曲尽处。其右为毛竹洞。唐李商隐诗‘武夷洞里生毛竹’谓此”。


在浙江省乐清市雁荡山灵峰寺后。高约270米,与右边的倚天峰相合如掌,称合掌峰。夜间观望如男女两人相依,故亦称夫妻峰。峰下为观音洞,洞口有天王殿,内塑有四大金刚。过天王殿而上,洞内倚岩建有楼房10层,顶层为观音殿,供观音和十八罗汉像,其余9层为僧舍。从洞口至顶层,有石磴377级,为雁荡山第一大洞。灵峰下有灵峰寺,北宋天圣元年(1023年)建寺,是雁荡十八古刹之一,历代几经兴废,已非旧观。灵峰周围奇峰环绕,怪石林立,为雁荡风景三绝之一。附近有北斗、将军、南碧霄、北碧霄、古竹、长春、东石梁诸洞及犀牛、金鸡、双笋、碧霄、伏虎诸峰和三折瀑等。为雁荡山主要景区之一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东亭湖

    又名浴兵池、东湖。在今安徽广德县东南三十里。《舆地纪胜》卷24广德军:东亭湖“在朝阳门外三十里。张王兴迹之所。王先开一池, 曰浴兵池,今呼为东亭湖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9广德州:东亭湖“在州东南三十里。

  • 钟 (鍾) 祥场

    亦名针匠店。即今四川仁寿县东南六十五里钟祥镇。清同治 《仁寿县志》 卷1: “针匠店更名钟祥场。”

  • 伽宗城

    在今云南呈贡县西隅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4呈贡县:伽宗城“在县治西。大理段氏时,上官伽宗所筑, 因名”。

  • 卡墙

    即今新疆且末县。清宣统《新疆图志》卷81婼羌县:卡墙“回民四百户。旧名策尔满。西北有古城,周十余里,汉且末国,唐之播仙镇”。1914年置且末县于此。

  • 停口镇

    一作亭口镇。金置,属宜禄县。即今陕西长武县东南四十里亭口乡。古镇名。即今陕西省长武县东南亭口。金时属宜禄县。

  • 加哩林

    即今台湾台南县西南佳里镇。明陈第《东番记》:“其地……又有双溪口,加哩林。”即此。即今台湾省台南县西南佳里镇。始见于明。陈第《东番记》:“其地……又有双溪口,加哩林。”杜臻《彭湖台湾述略》作“茄哩屿”

  • 宾州路

    元初改宾州置,属岭南广西道。治所在岭方县 (今广西宾阳县北新宾镇)。辖境相当今广西宾阳、上林及来宾县西南迁江镇一带。后复降为宾州。元初升宾州置,治领方县(在今广西宾阳县南)。辖境约相当今广西壮族自治区

  • 上庸郡

    ①东汉建安二十二年(217)置,属荆州。治所在上庸县(今湖北竹山县西南四十里堵水北岸)。三国魏黄初元年(220)并入新城郡。太和二年(228)复置。西晋辖境约当今湖北竹山、竹溪二县,十堰市及陕西平利、

  • 绒辖尔宗

    即绒辖。今西藏定日县西南绒辖。

  • 石头口

    在今江西南昌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3赣水:“绕城而流广十里,度江之北,曰石头口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