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渭源县

渭源县

西魏大统十七年 (551) 改首阳县置,为渭源郡治。治所在今甘肃渭源县东北渭河北岸。《元和志》 卷39渭州渭源县: “因渭水为名。” 明郭子章 《郡县释名》 陕西下: “渭源,以渭河源于此名也。” 隋属陇西郡。唐属渭州,广德中入吐蕃,废。北宋熙宁五年 (1072) 于今渭源县治置渭源堡。元至元十三年 (1276) 升为渭源县,属临洮府。清属兰州府。民国初属甘肃兰山道。1927年直属甘肃省。


在甘肃省中部、渭河上游。属定西市。面积2065平方千米。人口34.4万。辖6镇、14乡。县人民政府驻清源镇。西汉置首阳县,治今渭源县城北,属陇西郡。西魏大统十七年(551年)改称渭源县,属渭源郡。以渭水发源于境内鸟鼠山得名。《元和郡县志》渭州渭源县:“因渭水为名。”唐宝应二年(763年)地入吐蕃。北宋熙宁五年(1072年)置渭源堡。元至元十三年(1276年)升渭源堡为县,属临洮府。清属兰州府。1913年属兰山道,1927年直属甘肃省。1944年析渭源县置会川县。1949年属岷县专区,1950年属定西专区。1958年撤会川县入渭源县,后又撤渭源县入陇西、临洮县。1961年复置渭源县,属临洮专区。1963年属定西专区,1969年属定西地区,2003年属定西市。地处陇西黄土高原南部及陇南山地边缘。渭河流经中部。属中温带半干旱气候。农产以小麦、蚕豆、马铃薯、油菜籽为主。会川、五竹镇是甘肃马铃薯良种基地。还产当归、党参等中药材。工业以建材、亚麻、食品加工为主。212、316国道和定渭公路经此。古迹有新石器时代寺坪仰韶、马家窑、齐家文化遗址和上坪齐家文化遗址、战国秦长城遗迹、明灞陵桥等。名胜有莲峰山、首阳山及渭水源头品字泉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①春秋晋地,当在今山西闻喜县西。《左传》:文公三年 (前624),“秦伯伐晋,济河焚舟,取官及郊”。即此。《史记·秦本纪》 作鄗。②春秋曹地。在今山东定陶县西南。《左传》: 定公十二年 (前498),

  • 南上洛郡

    南朝宋侨置,治所在今陕西白河县南。西魏改名丰利郡。南朝宋侨置,治今陕西省白河县南。西魏改置丰利郡。

  • 白公庙

    在今河南卫辉市东。南宋绍定六年(1233)蒙古兵败金元帅完颜白撒于此。《金史·完颜白撒传》:攻卫州不克,班师,元兵踵其后,“战于白公庙,败绩。白撒等弃军逃”。在今河南省卫辉市东。《续资治通鉴》:南宋绍

  • 石湍镇

    北宋置,属乐至县。在今四川乐至县南四十里石湍镇。在四川省乐至县境南部。面积67平方千米。人口4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石湍,人口 1500。五代后期设市,宋代置镇。因河道绕石壁,水流湍急而得名。1949年

  • 广宁站

    清置,在今辽宁北镇满族自治县南。《清一统志·锦州府二》 “十三站”条下:广宁站“在广宁县南二十里”。

  • 蜀水

    ①在今江西遂川县北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56吉安府: 蜀水 “水势湍急奔泻,如蜀江三峡,故名”。《清一统志·吉安府一》: 蜀水 “在龙泉县北一百二十里。亦名禾蜀水。有二源,俱在县西北界。左源清湛,右源稍浑

  • 修仁县

    唐长庆元年 (821) 改建陵县置,属桂州。治所在今广西荔浦县西南修仁镇西老县。明郭子章《郡县释名》 广西卷: 修仁县以修仁山为名。北宋熙宁四年 (1071) 废。元丰元年 (1078) 复置,南宋属

  • 龙水镇

    唐置,属大足县。即今四川大足县南四十里龙水镇。《宋史·卢斌传》:淳化二年(991),“侦知贼(任诱)在龙水镇,值大雨,斌驰马四十里,骑从数十人,遂斩(任)诱等百余级”。即此。清光绪十年(1884),镇

  • 姑苏

    今江苏苏州市的别称。以有姑苏山而名。唐张继 《枫桥夜泊》 诗: “姑苏城外寒山寺,夜半钟声到客船。” 即此。今江苏省苏州市的别称。因西南姑苏山得名。唐张继《枫桥夜泊》诗:“姑苏城外寒山寺,夜半钟声到客

  • 尚婆水

    今甘肃徽县东永宁河。《水经·漾水注》:尚婆水 “北出利乔山,南径尚婆川,谓之尚婆水。历两当县之尚婆城南,……西南至秦冈山入故道水”。《元和志》 卷22两当县: 尚婆水 “今名石磐水,水多磐石,因以为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