温秀岭
即温宿岭。今陕西礼泉县北五凤山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: 醴泉县有温秀岭。
即温宿岭。今陕西礼泉县北五凤山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: 醴泉县有温秀岭。
一名金门港、金牌门。明嘉靖间置,以备倭,属闽县。在今福建福州市东南琅岐岛上。清康熙时修葺并建炮台,与对岸长门 (今属连江县) 皆为闽江口要塞。又称金门港、金牌门。明嘉靖年间置,以备抗倭。在今福建省福州
①自今河北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东南七老图山岭起,蜿蜒于长城内外,直至山海关北,卢龙塞道在其地。《魏书·地形志》 北平郡新昌县:“有卢龙山。”《水经·濡水注》:“濡水又东南径卢龙山。”杨守敬《水经注疏》
即今湖北郧县东北一百八十里红峪乡。清有巡司、把总驻此。乾隆三十五年(1770)巡司移驻花龙滩镇。
即今江苏淮阴市。明中叶后清江浦运口常为黄河所淤,不通舟楫。成化年间于清江闸置两坝,运船由此车盘过坝入河,清江闸南岸渐成集镇。清康熙时河道总督驻此,雍正七年 (1729) 又为南河总督驻所。乾隆时移清河
西周封国。姬姓。始封之君为周宣王弟友。都于棫林 (一作咸林,今陕西华县)。《史记· 郑世家》: 周宣王二十二年 (前806),“友初封于郑”。幽王末年徙都新郑 (今河南新郑市)。春秋时因地处中原地区,
北魏置,为槃头郡治。治所在今陕西略阳县西北白水江镇长峰村。北周属落丛郡。隋初改为长举县。古县名。北魏置,治今陕西省略阳县西北嘉陵江西长峰镇南。为槃头郡治。隋初改长举县。
即洋水。今陕西西乡县东泾洋河。
在今浙江平湖市东南二十六里瓦山乡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1平湖县: 雅山 “或讹为瓦山”。明嘉靖三十五年 (1556),追败倭寇于此。古山名。俗称瓦山、惹山。在今浙江省平湖市东南。明嘉靖三十五年(1556
亦作熙河路。北宋改熙河兰廓路置,治所在熙州 (今甘肃临洮县)。后改为熙河兰乐路。
明洪武初置,属思州宣慰司。治所即今贵州从江县东南西山镇。后废。永乐元年(1403)复置,属贵州卫。后属黎平府。清废。明洪武初置,治今贵州省从江县东南西山。后废。永乐元年(1403年)复置。清又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