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沟
即清渠。在今陕西武功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4武功县: 清沟 “在县 (今武功县西北武功镇)东五十里。唐至德初,郭子仪进复西京,与 (安禄山) 贼战于清沟,败绩,退保武功。时肃宗驻凤翔。武功,凤翔之蔽也”。
在今陕西省武功县北。唐至德初郭子仪被安禄山叛军战败于此。
即清渠。在今陕西武功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4武功县: 清沟 “在县 (今武功县西北武功镇)东五十里。唐至德初,郭子仪进复西京,与 (安禄山) 贼战于清沟,败绩,退保武功。时肃宗驻凤翔。武功,凤翔之蔽也”。
在今陕西省武功县北。唐至德初郭子仪被安禄山叛军战败于此。
又名初喜庵。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峨嵋山钻天坡上。清嘉庆 《峨眉县志》 卷2: 洗象池 “在峨山钻天坡上。原名初喜亭。寺左有石砌六方小池,即洗象池。因以名寺”。今寺为清康熙年间建。“象池夜月” 为峨山十
又名横头山。即今吉林柳河县东北四十五里亨通镇。清光绪《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》通化县图:西北有横头山。
唐贞观十六年(642)置,属珍州。治所在今贵州正安县东北。后废。北宋大观二年(1108)复置,为珍州治。北宋末废。古县名。唐贞观十六年(642年)置,治今贵州省正安县东北。属溱州。后废。北宋大观二年(
在今陕西凤县(双石铺镇)西。《资治通鉴》:五代周显德二年(955),遣将王景等入散关,攻蜀秦州,“蜀李廷珪遣先锋都指挥使李进据马岭寨”。即此。在今陕西省凤县西北。五代周显德二年(955年),蜀将李廷珪
①指今广西黔江、郁江合流以后之名称。即西江从桂平县至梧州市段的别称。《元和志》 卷37龚州平南县: “龚江 一名浔江,亦名都泥江,在县南五十步。” 《舆地纪胜》 卷110浔州: 浔江 “在桂平县北二十
即今四川乐山市金口河区金河镇。民国《峨边县志》 卷2: 金口河场 “在县西北一百二十里”。为大渡河上重要集镇。
在今湖南临湘市北。《清一统志·岳州府一》:沅潭“青山、铁炉、聂家市诸水会此,出黄盖湖”。其西有源潭镇。
西晋、北魏时期易水 (今河北徐水县西北之瀑河) 流径武遂之俗称。《水经·易水注》: 易水“又东流,南径武遂县南、新城县北……俗又谓是水为武隧津,津北对长城门,谓之汾门”。
唐贞观十七年改平陵县置,属齐州。治所在今山东章丘市西龙山镇。《元和志》卷10全节县:“本是隋末土人李满率乡人据堡,赡以家财,武德二年归国,于堡置谭州及平陵县, 以满为谭州总管。贞观元年废谭州,县属齐州
在今广东翁源县西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90韶州:岑水场“出产银铜。庆历七年置。……《舆地广记》云:崇宁元年升涔水场为建福县。今无此县”。北宋庆历七年(1047年)置,在今广东省翁源县西北小宝山南麓。属曲江